[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判斷壟斷行為的大數據感知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211081363.3 | 申請日: | 2022-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7016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1 |
| 發明(設計)人: | 周偉光;趙躍程;盧吉曉;趙帥;阮洪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市場監管監測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6F17/00 | 分類號: | G06F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奇眸智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861 | 代理人: | 徐秋韻 |
| 地址: | 250000 山東省濟南***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判斷 壟斷 行為 數據 感知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屬于大數據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用于判斷壟斷行為的大數據感知方法及系統,大數據感知方法包括:對重點行業產品進行監測,確定生產企業的地理分布、市場影響力分布,分析重點行業產品價格變動與全省產品價格變動的趨勢異同;同時用于市場存在異常價格變動的風險時識別出價格變動期,反饋預警信息;對行政立案后的企業產品,確定具有高影響力的企業間的高相關性,進行生產企業成本、價格成本分析,提供可追溯、可證明的模型分析證據。本發明可實現對壟斷違法行為的早期預警、證據收集,運用多種算法進行數據擴展、風險預警、取證固證,并且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利用大數據的算法模型及指標體系實現對壟斷違法行為發現和確認。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大數據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判斷壟斷行為的大數據感知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監管執法模式下,對搜集壟斷案件線索,判斷壟斷違法行為,仍主要依賴實地辦案、問詢、手工數據梳理等傳統的工作方式,受限于人力、物力等客觀因素,結果效率和質量有待提升。
現有技術中經濟學分析理論與反壟斷業務結合不足,對于“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主要違法行為,沒有形成適用于反壟斷領域的算法模型,數據利用智能化水平不足,無法根據實際數據形成量化的分析結果,也無法給出普適性的方法論。
通過上述分析,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及缺陷為:現有的判斷壟斷行為的方法效率低、判斷結果準確低,不具備普適性,同時智能化水平不夠。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判斷壟斷行為的大數據感知方法。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用于判斷壟斷行為的大數據感知方法包括:
通過對重點行業產品信息進行監測,確定生產企業的地理分布、市場影響力分布,獲得重點行業產品價格變動與企業產品價格變動的趨勢異同分析數據;基于分析數據識別市場存在異常價格變動風險時反映出的價格變動期,進行預警信息反饋,并可視化示出。
對行政立案后的企業產品,確定具有高影響力的企業間的高相關性,進行生產企業成本、價格成本分析,提供可追溯、可證明的模型分析證據。
進一步,所述用于判斷壟斷行為的大數據感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獲取企業基本信息數據、稅務數據、銷售數據;對獲取的數據進行清洗和處理;
步驟二,基于結構突變理論從時空兩個維度確定產品價格波動特征的異質性,識別企業對產品價格的壟斷行為;
步驟三,進行可視化參數設置,基于設置的可視化參數進行識別結果的可視化展示以及整體分析報告的下載。
進一步,所述步驟一中對獲取的數據進行清洗和處理包括:
首先,對獲取的數據進行缺失值的處理、數據標準化、異常值的檢測處理;
其次,對價格數據的多時間維度進行聚合和轉換;同時將處理后的數據存儲入預先構建的基礎庫、主題庫中。
進一步,所述步驟二中基于結構突變理論從時空兩個維度確定產品價格波動特征的異質性,識別企業對產品價格的壟斷行為包括:
首先,在時間維度上,構建每家企業產品的多元時間序列模型,結合內生多重突變檢驗模型識別產品價格數據的結構變點,構建GARCH模型確定產品價格波動特征的異質性;
其次,在空間維度上,構建空間計量模型確定不同企業產品價格的空間相關性、聚集性和異質性。
進一步,所述步驟二中基于結構突變理論從時空兩個維度確定產品價格波動特征的異質性,識別企業對產品價格的壟斷行為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市場監管監測中心,未經山東省市場監管監測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8136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