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狹小基坑水上鋼支撐安裝平臺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077727.0 | 申請日: | 2022-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4190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02 |
| 發明(設計)人: | 朱其敏;鐘永新;夏歡;王通;馬超;周宴平;欒壽福;付金磊;石章入;王新龍;賀祖浩;劉杰;饒為勝;陳富翔;紀曉宇;徐滔;屈成;朱俊濤;曾旭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04 | 分類號: | E02D17/04;E02D15/08;B63B35/4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孫海博 |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蕪湖市自由貿易試***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狹小 基坑 水上 支撐 安裝 平臺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狹小基坑水上鋼支撐安裝平臺及其施工方法。該安裝平臺由標準化生產的模塊箱組拼而成。該施工方法中,組拼完成的鋼支撐安裝平臺吊放入狹小基坑中,鑿毛設備、鋼支撐及卷揚機存放于安裝平臺上,隨坑內水位下降自上至下依次完成各層地連墻墻面鑿毛及鋼支撐架設工序,最后拆除安裝平臺,自狹小基坑中吊出并重復利用。本發明的狹小基坑水上鋼支撐安裝平臺結構簡單,各部件由工廠標準化加工,安拆方便,解決了小隔艙等狹小空間交叉作業空間受限、作業困難問題。相對于架設梯籠和作業平臺方式,無需將平臺與地連墻固定并接長,節省鋼材使用,顯著縮短建造工期,具有極高的推廣使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橋梁錨定基礎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狹小基坑水上鋼支撐安裝平臺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一種超大回字形復合地連墻結構作為錨碇基礎應用在大跨度橋梁建設中,該形式錨碇基礎結合地連墻施工工藝和沉井結構特點,由地連墻將結構分為外圈小隔艙和內圈大隔艙。例如某項目錨碇,其小隔艙平面尺寸僅為4.3m×9.55m,開挖深度卻深達45m,水下開挖并封底后需逐層將地連墻面鑿毛并安裝13道鋼支撐,為干作業施工填芯前序準備。
狹小空間內鋼支撐安裝及地連墻鑿毛施工,若采用傳統干作業方式,將會造成上下梯籠設置、施工設備布置與鋼支撐架設之間交叉作業,制約施工工效,且起重吊裝頻繁,起重傷害風險隱患大,難以滿足施工需要。目前尚無簡單可靠的小隔艙水上地連墻鑿毛及鋼支撐安裝施工方法,亟需一種新型的狹小基坑水上鋼支撐安裝平臺及施工方法。
發明內容
目前尚無復合地連墻及沉井基礎的狹小基坑水上鋼支撐安裝平臺及其施工方法,狹小空間內鋼支撐安裝及地連墻鑿毛施工,若采用傳統干作業方式,將會造成上下梯籠設置、施工設備布置與鋼支撐架設之間交叉作業,作業空間受限制約施工工效,且起重吊裝頻繁,起重傷害風險隱患大,難以滿足施工需要。亟需一種狹小空間水上鋼支撐安裝平臺及其施工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狹小空間水上鋼支撐安裝平臺及其施工方法。平臺部件由工廠標準化加工,安拆方便;相對于傳統干作業施工方式,采用水上鋼支撐安裝平臺,鋼支撐、鑿毛設備等可存放于平臺上,隨基坑抽水逐層自上至下對地連墻墻面鑿毛并安裝鋼支撐。解決了狹小基坑交叉作業空間受限及作業困難問題;相對于傳統干作業方式,能顯著縮短建造工期,具有極高的推廣使用價值。
本發明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狹小基坑水上鋼支撐安裝平臺,包括安裝平臺,安裝平臺包括若干相互拼裝的模塊箱,相鄰的模塊箱之間相互連接,模塊箱包括長方體結構的浮塊,浮塊的四棱邊分別為左前倒角結構、右前倒角結構、左后倒角結構和右后倒角結構,左前倒角結構處沿高度方向設有槽塊,右后倒角結構處沿高度方向設有限位板,相鄰的左前倒角結構、右前倒角結構、左后倒角結構和右后倒角結構之間形成拼接定位空間,限位板和槽塊位于拼接定位空間內,限位板與槽塊形狀匹配。
進一步的,所述的安裝平臺分為工具存放單元、材料堆放單元和設備安裝單元。
進一步的,所述的模塊箱拼裝形成橫縱的陣列狀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的浮塊為PVC材質。
進一步的,所述的浮塊包括可拆卸的頂板,浮塊內設有中空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的浮塊的四棱邊均為相同尺寸的45度倒角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的限位板的橫截面為U型,槽塊和橫截面為矩形,限位板U型槽的橫截面尺寸不小于槽塊的橫截面尺寸。
進一步的,所述的限位板包括位于U型槽底部的槽底板。
進一步的,所述的浮塊的上端面設有提拉帶。
進一步的,所述的浮塊的四側邊均設有提拉帶。
進一步的,所述的浮塊的上端面設有節連板,相鄰兩塊浮塊之間通過節連板、螺栓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7772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