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降低酒中雜醇油含量的陶瓷酒器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070252.2 | 申請日: | 2022-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745581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仁清;王宇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財經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35/14 | 分類號: | C04B35/14;C04B35/622;C03C8/00;C12H1/052 |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6122 | 代理人: | 夏材祥 |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降低 酒中雜醇油 含量 陶瓷 酒器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一種降低酒中雜醇油含量的陶瓷酒器制備方法,具體通過坯體材料的配料、成型、坯體素燒、吹洗、釉料配置、上釉和燒制步驟,制得陶瓷酒器。本發明將釀制好的新酒倒入陶瓷容器中,只需經短暫停留5分鐘就可以顯著降低雜醇油含量,處理周期短,操作簡便。本發明釉料具有發射遠紅外功能和催化作用,制備的陶瓷酒器不僅能夠降低雜醇油的含量,而且能夠增加酒體中的酯類物質,能降低酒的刺激性,使酒體入口綿柔,味道醇厚,“不上頭”。另外,陶瓷酒器可反復利用,縮短“新酒”陳化老熟時間,減少酒類貯存時間,可大幅節約釀酒成本,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降低酒中雜醇油含量的陶瓷酒器制備方法,具體屬于釀酒儲藏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雜醇油是在糧食酒釀造過程中,原料中的蛋白質、氨基酸、糖類等分解形成的由碳原子數大于等于3的一元高級醇類,主要包括異戊醇、異丁醇和正丙醇等。一般原料中蛋白質含量越多,釀造的白酒中雜醇油的含量也越高。雜醇油具有特殊的香味,如異戊醇氣味微甜,異丁醇具有一定的苦澀味,是構成白酒的香味成分之一。但含量高時,一方面會導致酒苦、澀、辣味增大,影響白酒口感;另一方面,飲后會對人體產生毒害作用,雜醇油能使神經系統充血,使人出現頭痛、頭昏、口干等“上頭”癥狀。因此,適當降低白酒中雜醇油的含量對提高白酒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雜醇油的產生與酒的釀造工藝密切相關,原料種類,酒曲酵母種類和用量,培菌溫度和時間,發酵溫度和時間,以及蒸餾過程等都會對酒中雜醇油含量產生影響。通常降低酒中雜醇油含量的手段主要是通過優化前端發酵及蒸餾工藝來實現,其中還有采用活性炭等吸附材料來降低酒中雜醇油的含量,例如趙丹等研究了活性炭對荔枝酒中的苦味物質進行吸附,雜醇油的去除率為30.66%,這種方法具有操作簡單的優點。但活性炭同時也大量吸附酒中有益成分,造成風味物質損失和口感變差。
通過優化發酵工藝能夠降低酒中雜醇油含量,但傳統手段普遍存在工藝復雜的問題,而且改變成熟的釀造工藝,又會帶來成本高,產品質量穩定性問題,并給企業帶來風險。因此,在不改變現有酒的釀造工藝和風味的前提下,建立一種能降低酒中雜醇油含量的方法,是目前釀造生產亟需解決的問題。
針對釀酒前端降低酒中雜醇油含量技術復雜性的弊端,業內也在釀酒后端處理工藝上探索降低雜醇油技術,比如專利“白酒老化用負離子陶粒及其制作方法及白酒老化設備”(CN201310069910.0 )發明了一種裝酒設備,該設備上端設有進口,下端設有出口,設備內部有多重陶粒篩網,用陶粒的特殊性能來降低白酒中雜醇油的含量,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該設備笨重,而且沒有說明要貯藏多長時間才有效果,僅適用一些白酒釀造企業,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并不適用。另外重慶詩仙太白酒業也提出一種新工藝,該工藝主要技術原理:采取“原酒→基礎酒組合→宜興陶缸一次儲存陳釀→不銹鋼大罐組合降度→宜興陶缸二次窖藏儲存陳釀→微調→灌裝”的創新工藝,并利用陶缸材質中的金屬元素(如Na、Ca、K、Mg、Fe、Cu、Zn等)及微孔透氣性特點,對白酒進行原酒一次儲存陳釀、降度二次儲存陳釀,經較長時間的氧化、還原、酯化、縮合等一系列化學反應,使酒體充分陳釀。該技術通過后端處理,有效果,但是它事實上還是通過長時間的窖藏,而且工藝更復雜,操作不簡便,成本是上升的,而非下降,也是僅僅適用酒企,不適合普通終端消費者使用。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之處,降低處理成本,將工藝簡單化,本發明從釀酒工藝后端進行處理,即在成品酒產出后,在盛酒容器(酒杯,分酒器,酒瓶,酒壇等容器)上進行技術處理,當酒倒入容器后,利用陶瓷容器的特殊功能在短時間內快速降低酒體中雜醇油的含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財經大學,未經江西財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7025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