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內置自動異常監測預警機構的低壓柜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061170.1 | 申請日: | 2022-09-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986573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8 |
| 發明(設計)人: | 黃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人民電器集團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B1/28 | 分類號: | H02B1/28;H02B1/32;H02B1/56;H02B1/50;B01D53/26;B01D46/10;B01D46/8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800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內置 自動 異常 監測 預警 機構 低壓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內置自動異常監測預警機構的低壓柜,包括柜體,所述柜體的底端固定連接有通風箱,所述柜體前端的一側活動鉸接有柜門,所述柜體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儀表箱,所述柜門前端的內部設置有異常監測預警機構。該內置自動異常監測預警機構的低壓柜通過設置有安裝板、罩殼、溫度傳感器總成、顯示屏、電路板、中控芯片和通信模塊,使用時,柜門合攏封閉,當柜體內部發生短路起火等情況時,此時溫度傳感器總成監測到溫度異常,當溫度上升到一定的閾值,中控芯片將電信號發送到后臺終端,方便后臺監控人員觀看后及時前來檢修排查,實現了檢測內部狀異常預警的功能,解決的是裝置不具備檢測內部狀異常預警的功能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低壓柜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內置自動異常監測預警機構的低壓柜。
背景技術
低壓柜即低壓配電柜,低壓柜的主要作用是在電力系統進行發電、輸電、配電和電能轉換的過程中,進行開合、控制和保護用電設備。低壓柜內的部件主要有斷路器、互感器以及各種保護裝置等組成。
當前市面上常見的低壓柜在結構上大多類似,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些功能上的不足,具備一定的改進空間,如柜體內部封閉,即使內部狀態異常也很難發現,異常狀態持續則會增加事故發生的幾率,存在安全隱患,不具備檢測內部狀異常預警的功能,其次,低壓柜配備的通風散熱多安裝在柜體底部,而熱空氣較輕一般會浮于上方,底部通風效果不佳,不具備快速散熱降低內部溫度的功能,除此之外,配電柜多由鋼板制成,在空氣濕度大的情況下容易返潮凝露,造成內部銹蝕和電子元件的短路,不具備內部除潮防濕的功能。
針對上述問題,本方案均做了對應的改進,優化了整體的結構,在柜門內側置入傳感器,對柜體內部保持監控狀態,一旦發生短路起火狀況及時發出警報,同時在柜子的頂部增加吸風口,通過氣管和風機連接,可以將頂部的空氣抽出,加速熱量的流失,并且在柜體內部置入了多組的硅藻泥塊,以其強大的吸水性快速吸附柜體內的水汽,避免其在柜體上附著凝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置自動異常監測預警機構的低壓柜,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不具備檢測內部狀異常預警的功能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種內置自動異常監測預警機構的低壓柜,包括柜體,所述柜體的底端固定連接有通風箱,所述柜體前端的一側活動鉸接有柜門,所述柜體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儀表箱,所述柜體內部頂端的后方固定連接有吸風口,所述通風箱內部的兩側之間橫向安裝有固定板,所述柜體內部的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殼體,所述柜門前端的內部設置有異常監測預警機構。
所述異常監測預警機構包括安裝板,所述安裝板安裝在柜門前端的內部,所述安裝板前端的中間位置處安裝有溫度傳感器總成,所述安裝板的后端安裝有電路板,所述電路板后端的中間位置處設置有中控芯片,所述電路板后端的頂部設置有通信模塊。
優選的,所述柜門的后端安裝有顯示屏。
優選的,所述溫度傳感器總成、顯示屏、電路板、中控芯片和通信模塊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安裝板的前端安裝有罩殼,所述罩殼、柜體的內部相連通。
優選的,所述固定板前端兩側的內部分別安裝有風機,所述風機后端的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風罩,所述風罩的后端和吸風口的底端之間設置有導管,所述風機、風罩、導管、吸風口的內部相連通,所述風機關于固定板的垂直中心線對稱分布。
優選的,所述殼體內部的兩側之間橫向固定連接有墊板,所述墊板的頂端放置有硅藻泥塊。
優選的,所述殼體前端的內部設置有封板,所述殼體一側的內部均勻設置有小孔。
優選的,所述柜體內部后端的頂部安裝有斷路器,所述柜體內部后端的中間位置處安裝有電流互感器,所述柜體內部的底端安裝有避雷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人民電器集團上海有限公司,未經人民電器集團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6117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