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面船舶艉部動力艙段低噪聲布局方案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058791.4 | 申請日: | 2022-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46543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海超;徐佳偉;龐福振;秦宇璇;湯旸;江沛;高聰;杜圓;鄭嘉俊;張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3H21/30 | 分類號: | B63H21/30;B63B15/00;B63B3/5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行高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404 | 代理人: | 李曉 |
| 地址: | 150001 黑龍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面 船舶 動力 艙段低 噪聲 布局 方案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水面船舶艉部動力艙段低噪聲布局方案,將水面船舶殼體分為外殼與內殼,兩殼體通過環肋與艏部減振限位器連接固定;對水面船舶螺旋槳及艉部動力艙內主機等強振動噪聲源設備進行多級減隔振處理,動力艙設備安裝在設備減振基座上,并在左右設置設備減振限位器,艉部動力艙與水面船舶內殼通過減振艙壁彈性連接;水面船舶上層建筑與水面船舶內殼通過支柱剛性連接,并在支柱與水面船舶外殼連接處設置減振裝置。水面船舶正常航行時,動力艙設備工作產生的振動能量難以通過內部結構傳遞至水面船舶內殼體及上層建筑,從而達到減小水面船舶內部艙室振動噪聲的目的。本方案能較好地控制水面船舶內部艙室振動噪聲,達到提高舒適性的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面船舶減振降噪的結構設計,具體涉及一種水面船舶艉部動力艙段低噪聲布局方案。
背景技術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水面船舶交通運輸行業,無論是客運船舶或是貨運船舶對于水面船舶的舒適性都在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水面船舶工作時所產生的強振動噪聲會引起船上人員的極度不適,尤其是隨船工作人員長期處于較高的振動噪聲環境中,會對其生理及心理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因此,減振降噪技術需求與日俱增,尤其是如何降低水面船舶內部艙室振動噪聲的問題就顯得至關重要。
發明人對現有文獻及專利檢索,相關公開現有技術主要包括:文獻1:CN214875393U 一種用于船舶艙室降噪減振復合結構件;文獻2:CN203332351U一種船舶住艙內的減振降噪結構;文獻3:CN1275513A一種具有減振降噪裝置的船舶。
專利文獻1設計了一種用于船舶艙室降噪減振復合結構件,包括艙室墻體,艙室墻體的內壁固定連接有第一降噪層,第一降噪層的內壁上端和下端均固定連接有呈矩形陣列分布的減振箱,且相鄰減振箱相對的表面固定連接,八個減振箱的內底壁均開設有呈對稱分布的滑槽;專利文獻2設計了一種船舶住艙內的減振降噪結構,包括通過吊掛件懸掛在上層甲板的天花板,設置在下層甲板上的浮動地板,浮動地板上安裝有底槽,與底槽相對的頂槽固定在天花板的一端,壁板的兩端分別插入頂槽和底槽中,文獻1和2的結構局限于局部艙室的應用;專利文獻3公開了一種具有減振降噪裝置的船舶,其特征是在船舶的主要振源之前使船舶前體、后體分離,并在前體、后體分離處設置減振降噪隔離層,然后將船舶前體、后體與船舶隔離層作永久性或半永久性非剛性連接,文獻3的硬性隔離忽視了船舶對整體結構強度的要求。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根據水面船舶高舒適性要求,對水面船舶整體布局合理規劃,降低水面船舶艉部激勵振動能量傳遞,以減小水面船舶內部艙室振動噪聲。
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水面船舶艉部動力艙段低噪聲布局方案,將水面船舶主船體內部通過減振艙壁結構分割為功能區域與艉部動力艙,所述功能區域作為水面船舶的主要功能艙室,所述艉部動力艙內布置強振動噪聲源設備,所述強振動噪聲源設備包括主機和發電機。
具體地,所述功能區域的水面船舶殼體分為外殼與內殼,兩殼體通過環肋與艏部減振限位器連接固定,保證兩殼體的相對位置不發生較大的變化,其中環肋配置阻振質量以進一步隔離結構聲的傳遞 。
具體地,所述艉部動力艙內強振動噪聲源設備進行多級減隔振處理,動力艙設備不與水面船舶殼體結構直接接觸,其下部安裝在設備減振基座上,并在左部與右部設置設備減振限位器,通過控制振動噪聲來源降低水面船舶艉部激勵,減小水面船舶內部艙室振動噪聲。
具體地,水面船舶上層建筑涵括首樓、尾樓、橋樓等各種形式,水面船舶上層建筑與水面船舶內殼通過支柱剛性連接,并在支柱與水面船舶外殼連接處設置減振裝置。
具體地,水面船舶螺旋槳及艉部動力艙與水面船舶內殼通過減振艙壁彈性連接,減振艙壁在周向方向采用多點減振處理,以減少水面船舶推進系統工作所產生的振動能量通過艙壁結構傳遞至水面船舶內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程大學,未經哈爾濱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5879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自加熱電芯和電池
- 下一篇:一種水下航行器艉部動力艙減振降噪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