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面撕膜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046636.0 | 申請日: | 2022-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38488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25 |
| 發明(設計)人: | 張濤;劉建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B69/00 | 分類號: | B65B69/00;B65G49/06;B65G47/248;B65G15/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楊亞茹 |
| 地址: | 523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面 設備 | ||
1.一種雙面撕膜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臺(1),具有上料工位、第一起膜工位、第一撕膜工位,翻轉工位,第二起膜工位和第二撕膜工位;
移栽機構(2),被配置將蓋板玻璃(10)轉運至所述工作臺(1)的各個工位上;
第一起膜機構(3),位于所述第一起膜工位且被配置為使蓋板玻璃(10)正面的部分火山口膜翹起;
第一撕膜機構(4),位于所述第一撕膜工位且被配置為通過膠粘撕除被撬起的所述火山口膜;
第一翻轉機構(5),位于所述翻轉工位且被配置為翻轉撕除所述火山口膜的所述蓋板玻璃(10),以使所述蓋板玻璃(10)的背面朝上;
第二起膜機構,位于所述第二起膜工位且被配置為使翻轉后的所述蓋板玻璃(10)的部分背膜翹起;以及
第二撕膜機構(6),位于所述第二撕膜工位且被配置為撕除被撬起的所述背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面撕膜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膜機構(3)包括:
第一載臺(31),所述第一載臺(31)承載有正面朝上的所述蓋板玻璃(10),并能夠沿Y軸方向移動,以調節所述蓋板玻璃(10)沿Y軸方向的位置;以及
第一戳膜組件,包括第一戳膜驅動件(32)和第一戳膜頭(33),所述第一戳膜驅動件(32)能夠驅動所述第一戳膜頭(33)將所述火山口膜按壓入火山口區域的避讓孔內,以使至少部分所述火山口膜的邊緣翹起。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面撕膜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撕膜機構(4)包括:
第一撕膜支架(41)和第二載臺(42),所述第二載臺(42)設置于所述第一撕膜支架(41)沿Y軸方向的一側,所述第二載臺(42)上承載有所述火山口膜翹起后的所述蓋板玻璃(10);以及
第一撕膜驅動件(43)和撕膜頭(44),所述撕膜頭(44)上纏繞有膠帶(20),所述第一撕膜驅動件(43)被配置為驅動所述撕膜頭(44)沿X軸方向移動,以使所述膠帶(20)與所述火山口膜的翹起部分相粘接并將所述火山口膜從所述火山口區域撕除。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面撕膜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撕膜機構(4)還包括:
放料盤(45),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第一撕膜支架(41)上并能夠向所述撕膜頭(44)放卷所述膠帶(20);以及
收料盤(46),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第一撕膜支架(41)上并能夠收卷粘接有所述火山口膜的所述膠帶(2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面撕膜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撕膜機構(6)包括:
第三載臺(61),所述第三載臺(61)上承載有所述背膜翹起且翻轉后的所述蓋板玻璃(10),并能夠沿Y軸方向移動,以調節所述蓋板玻璃(10)沿Y軸方向的位置;以及
第二撕膜驅動件(62)和撕膜夾爪(63),所述撕膜夾爪(63)能夠夾緊或松開所述背膜的翹起部分,所述第二撕膜驅動件(62)被配置為驅動所述撕膜夾爪(63)沿X軸方向移動,以將所述背膜從所述蓋板玻璃(10)上撕除。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面撕膜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撕膜機構(6)還包括:
第一拋膜驅動件和拋膜夾爪(64),所述第一拋膜驅動件與所述拋膜夾爪(64)傳動連接,以使所述拋膜夾爪(6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升降移動;當所述拋膜夾爪(64)升高至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拋膜夾爪(64)能夠夾緊所述撕膜夾爪(63)釋放的所述背膜;當所述拋膜夾爪(64)下降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拋膜夾爪(64)釋放所述背膜;以及
第二拋膜驅動件,被配置為驅動所述拋膜夾爪(64)夾緊或釋放所述背膜。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面撕膜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撕膜機構(6)還包括:
第三拋膜驅動件,被配置為驅動所述拋膜夾爪(64)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處轉動,以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拋膜夾爪(64)朝上,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拋膜夾爪(64)朝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4663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氮取代磺酰胺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燕麥速食面條的生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