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實現無線智能照明燈具非接觸入網的方法、智能照明燈具系統、裝置、處理器及其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044429.1 | 申請日: | 2022-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3480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30 |
| 發明(設計)人: | 劉佰強;曾華峰;馬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蒙電氣(中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12/08 | 分類號: | H04W12/08;H04W12/69;H04W84/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66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實現 無線智能 照明 燈具 接觸 入網 方法 智能 系統 裝置 處理器 及其 存儲 介質 | ||
1.一種實現無線智能照明燈具非接觸入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智能燈具按照亮滅時間組合進行工作,通過移動終端對燈光閃爍模式進行錄像;
(2)移動終端對錄像的視頻進行灰度處理,并對每一幀圖像進行分析,得到每一幀圖像的亮滅狀態;
(3)根據中心點的灰度值判斷亮滅狀態,并推算得到亮或滅的時長組合;
(4)根據亮滅時長組合及編碼規則進行解碼,獲取智能燈具的唯一標識符;
(5)移動終端獲取唯一標識符,并通過唯一標識符引導智能燈具加入到智能網關的無線網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現無線智能照明燈具非接觸入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2)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2.1)移動終端對錄像的視頻進行灰度處理,將原始圖像轉換為灰度圖像;
(2.2)對每一幀圖像進行分析,找出燈具發光區域,對燈具發光區域進行處理;
(2.3)找出發光區域中心點,對中心點進行灰度值采樣,得到中心點的灰度值。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現無線智能照明燈具非接觸入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3.1)根據發光區域中心點的灰度值判斷亮滅狀態;
(3.2)將每一幀圖像的亮滅結果乘以幀率,推算得到亮或滅的時長組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現無線智能照明燈具非接觸入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5)后還包括以下步驟:
(6)移動終端將更換的智能燈具的唯一標識符替換已損壞的智能燈具的唯一標識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現無線智能照明燈具非接觸入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還包括智能燈具獲取亮滅時間組合的步驟,具體包括以下處理過程:
(1-1)將智能燈具的唯一標識符轉換為字符串,并將字符串的每個字符轉換為點亮時間;
(1-2)在字符中間插入固定時間的熄滅狀態,在字符串起始處加入表示數據傳輸開始的亮滅組合,以及在字符串結尾處加入表示數據傳輸結束的亮滅組合,組成包含唯一標識符的亮滅時間組合。
6.一種實現權利要求1的方法的智能照明燈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統包括智能網關、云服務器、移動終端和多個智能燈具,所述的多個智能燈具組成本地無線網狀網絡,所述的多個智能燈具和智能網關之間任意兩個設備間互相通信連接,并通過智能網關與云服務器和移動終端連接,接收移動終端或云服務器發送的控制指令,并上報設備狀態至云服務器和移動終端。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的智能照明燈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燈具具有唯一標識符,所述的唯一標識符支持轉換為16進制字符串,字符串的每個16進制字符支持轉換為智能燈具點亮的時間長度。
8.一種用于實現無線智能照明燈具自動入網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裝置包括:
處理器,被配置成執行計算機可執行指令;
存儲器,存儲一個或多個計算機可執行指令,所述的計算機可執行指令被所述的處理器執行時,實現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實現無線智能照明燈具非接觸入網的方法的各個步驟。
9.一種用于實現無線智能照明燈具非接觸入網的處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處理器被配置成執行計算機可執行指令,所述的計算機可執行指令被所述的處理器執行時,實現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實現無線智能照明燈具非接觸入網的方法的各個步驟。
10.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的計算機程序可被處理器執行以實現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實現無線智能照明燈具非接觸入網的方法的各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蒙電氣(中國)有限公司,未經西蒙電氣(中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4442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