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微生物檢測芯片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043579.0 | 申請日: | 2022-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41830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02 |
| 發明(設計)人: | 林建涵;汪思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M1/34 | 分類號: | C12M1/34;C12M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張建利 |
| 地址: | 10019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生物 檢測 芯片 裝置 | ||
本申請涉及微生物檢測技術領域,提供一種微生物檢測芯片及裝置。微生物檢測芯片,包括芯片基體,芯片基體上設置有核酸提取液腔、暫存腔、樣本磁分離腔、選擇腔、廢液收集腔及檢測腔,核酸提取液腔和暫存腔之間通過第一虹吸閥連通;樣本磁分離腔與暫存腔之間通過第二虹吸閥連通,樣本磁分離腔內形成有磁場;選擇腔和樣本磁分離腔之間通過第三虹吸閥連通;廢液收集腔和檢測腔分別與選擇腔的兩側連通;核酸提取液腔、暫存腔、樣本磁分離腔和選擇腔距離芯片基體的軸心的距離逐漸增加。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微生物檢測芯片,簡化了細菌核酸提取的操作,可以滿足現場不同場景下的檢測需求,降低了大型儀器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的依賴。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微生物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微生物檢測芯片及裝置。
背景技術
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發生在食品生產、加工、存儲、運輸和消費鏈的各個階段,目前主要通過微生物檢測手段對病菌污染進行檢測。在對病菌等細菌進行檢測前,需要對病菌進行裂解并提取病菌中的核酸,最后在對病菌等細菌核酸進行檢測操作。
相關技術中的提取病菌等細菌核酸的操作復雜,需要昂貴的儀器設備和專業的技術人員才能實現對細菌的檢測,難以應對不同場景下的檢測需求。
發明內容
本申請旨在至少解決相關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申請提出一種微生物檢測芯片,簡化了細菌核酸提取的操作,可以滿足現場不同場景下的檢測需求,降低了大型儀器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的依賴。
本申請還提出一種微生物檢測裝置。
根據本申請第一方面實施例的微生物檢測芯片,包括芯片基體,芯片基體上設置有核酸提取液腔、暫存腔、樣本磁分離腔、選擇腔、廢液收集腔及檢測腔。
所述核酸提取液腔和所述暫存腔之間通過第一虹吸閥連通;
所述樣本磁分離腔與所述暫存腔之間通過第二虹吸閥連通,所述樣本磁分離腔內形成有磁場;
所述選擇腔和所述樣本磁分離腔之間通過第三虹吸閥連通;
所述廢液收集腔和所述檢測腔分別與所述選擇腔連通,所述廢液收集腔和所述檢測腔分別位于所述選擇腔的兩側;
所述核酸提取液腔、所述暫存腔、所述樣本磁分離腔和所述選擇腔距離所述芯片基體的軸心的距離逐漸增加。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選擇腔的第一端與所述樣本磁分離腔連通,所述選擇腔的第二端處設置有分隔塊,所述分隔塊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廢液收集腔連通,所述第二流道與所述檢測腔連通。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樣本磁分離腔的內壁面上設置有第一磁鐵;或,
所述芯片基體上設置有磁鐵腔,所述磁鐵腔位于所述樣本磁分離腔的一側,所述磁鐵腔內設置有第二磁鐵。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芯片基體上設置有第一加樣孔和第二加樣孔,所述第一加樣孔與所述核酸提取液腔連通,所述第二加樣孔與所述樣本磁分離腔連通。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核酸提取液腔、所述暫存腔、所述樣本磁分離腔、所述選擇腔、所述廢液收集腔及所述檢測腔處均設置有出氣孔。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包括檢測箱以及上述的所述微生物檢測芯片,所述微生物檢測芯片安裝在所述檢測箱內。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微生物檢測裝置包括檢測艙,所述檢測箱內設置有與所述檢測艙相匹配的暗室,所述微生物檢測芯片在所述檢測艙上,所述檢測艙可相對于所述暗室在分離狀態和安裝狀態之間切換,其中,所述檢測艙從所述分離狀態切換到所述安裝狀態的過程中,所述檢測艙往第一方向移動并位于所述暗室內,所述檢測艙從所述安裝狀態切換到所述分離狀態的過程中,所述檢測艙往第二方向移動并脫離所述暗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大學,未經中國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4357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