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處理電解鋁廢料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029730.5 | 申請日: | 2022-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3652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22 |
| 發明(設計)人: | 楊成亮;張金鎖 | 申請(專利權)人: | 甘肅東興鋁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9B3/35 | 分類號: | B09B3/35;B09B3/38;B09B3/70;B09B3/40;C01B32/215 |
| 代理公司: | 蘭州嘉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2202 | 代理人: | 張鵬 |
| 地址: | 735100 ***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處理 電解鋁 廢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處理電解鋁廢料的方法,用以對電解鋁廢料進行處理并同步獲得碳素制品及氟化鹽,具體操作如下:1)粉碎:將所述電解鋁廢料破碎,并將其按照1g?20g的標準進行分化;2)混合料:將粉碎后的電解鋁廢料顆粒通過氟化鈉和氟化鹽對其混合反應并將其混合物在1000?1500℃熏蒸30分鐘左右,再混入惰性氣體與六氟合鋁酸銨最終得到最終混合料;本發明所使用的原料脫硫、脫氟的原料廉價易得,處理步驟較簡單,降低了企業的成本費用,達到以廢治廢的目的。電解鋁煙氣的脫硫、脫氟效果顯著,免去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降低企業環保壓力。且該工藝具有工藝流程簡單、流程短、能耗與成本低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處理電解鋁廢料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現代化鋁電解生產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了氧化鋁、電解質、氟化鹽、冰晶石等,使得電解鋁液中難免含有大量的鈉、鎂、鋰、鈣等堿金屬和堿土金屬,以及非金屬夾雜物(主要有氯化鋁、電解質、氟化鹽等),目前,鋁電解過程中,陰極上發生的主要反應是熔于冰晶石(Na2AIFeNa2AIF6)中的AI3+被還原成液態金屬鋁,匯積于炭質槽底表面,鋁液和炭質槽底均為電解槽的導電陰極。由于電解質熔體中有各種氟化物、雜質,在電場的作用下電解產生的熔鹽對陰極炭塊發生侵蝕和沖刷等作用,加上熱應力的作用,使陰極材料發生變形、隆起、斷裂,甚而破損為廢陰極。
再者,由于各個鋁廠的地域和地方政策不同,廢料中的雜質成分也不相同,無疑增加了對設計處理電解鋁廢料的方法的難度,目前鋁廢料中的資源僅僅可以回收很小一部分,剩余的廢鋁灰鋁渣堆積在廠區或填埋,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也帶來環境的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處理電解鋁廢料的方法,用以解決電解鋁廢料在處理時面臨的兼容性問題以及后續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
一種處理電解鋁廢料的方法,用以對電解鋁廢料進行處理并同步獲得碳素制品及氟化鹽,具體操作如下:
1)粉碎:將所述電解鋁廢料破碎,并將其按照1g-20g的標準進行分化;
2)混合料:將粉碎后的電解鋁廢料顆粒通過氟化鈉和氟化鹽對其混合反應電解鋁廢料顆粒、氟化鈉和氟化鹽的質量比為1:0.5:1.5,并將其混合物在1000-1500℃熏蒸30分鐘左右,再混入3-10L氦氣與50-150g六氟合鋁酸銨最終得到最終混合料;
3)將最終混合料通入回收池中經硫酸錳和純凈水過濾2-4小時;
4)碳灰處理:將步驟3)中過濾的混合料冷卻干燥后,進行后達標排放;
5)廢水廢氣處理:將步驟3處理之后的電解鋁廢氣廢水經通過煙氣水幕過濾后達標排放。
優選地,所述與混合料粒徑不大于2mm。
優選地,所述電解鋁廢氣的流速為2.0-4.1m/s。
優選地,所述回收池的出口處還設有煙氣冷卻室及捕收裝置,所述煙氣冷卻室的溫度可調節且與所述捕收裝置相配合。
本發明的優點和技術效果:
本發明所使用的原料脫硫、脫氟的原料廉價易得,處理步驟較簡單,降低了企業的成本費用,達到以廢治廢的目的。電解鋁煙氣的脫硫、脫氟效果顯著,免去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降低企業環保壓力。發明可以在預期內實現較理想的脫硫、脫氟效果以及鋁灰的資源化回收利用,且該工藝具有工藝流程簡單、流程短、能耗與成本低的特點,在電解鋁工業中煙氣的脫硫、脫氟和鋁灰資源化回收方面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下面參照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的是,這些實施方式僅僅用于解釋本發明的技術原理,并非在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甘肅東興鋁業有限公司,未經甘肅東興鋁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2973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