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平面變壓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028637.2 | 申請日: | 2022-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995327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21 |
| 發明(設計)人: | 李佳;劉皎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佳 |
| 主分類號: | H01F27/30 | 分類號: | H01F27/30;H01F27/29;H01F27/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082 上海市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平面 變壓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平面變壓器,包括:變壓組件;絕緣層本體,設置在所述變壓組件的兩側,通過粘貼將所述變壓組件固定在內部;所述變壓組件包括初級線圈,第一次級線圈和第二次級線圈,所述第一次級線圈設置在所述初級線圈的一側,在所述初級線圈和所述第一次級線圈之間設有分隔板;所述第二次級線圈,與所述第一次級線圈設置在所述分隔板的同側;該裝置通過單平面逐級纏繞可以避免傳統線圈纏繞時發生的線圈錯位連接,可以進一步減少平面變壓器的厚度,縮小平面變壓器的體積。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變壓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平面變壓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隔離驅動高度過高,通常大于10mm,采用傳統的繞線加磁芯組合方式,在繞制過程中很難保證繞制均勻,從而很難保證產品一致性。芯片級驅動變壓器是融合材料技術、加工技術、電路設計以及電磁處理等多種技術的革命性產品,在全球屬于領先和突破性的創新。
公開號為CN?216353712?U提供了一種芯片變壓器,在進行外形整體封裝的同時一體成型散熱片,這樣既不需要額外安裝散熱片,也無需在芯片表面制作規定組裝孔,減少了芯片變壓器的加工工序,但對于芯片繞線的纏繞方式沒有詳細設計,線圈繞制均勻性的問題并沒有解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平面變壓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平面變壓器,包括:
絕緣層本體;
變壓組件,由多層線圈構成,所述多層線圈以層疊且相互隔離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絕緣層本體內;
形成于所述絕緣層本體的多個接線端,所述接線端分別與對應的所述線圈的引線連接;
磁芯,形成于所述絕緣層本體中,并進一步位于所述多層線圈投影于平面上的由內圈構成的區域中;
所述變壓組件包括初級線圈,第一次級線圈和第二次級線圈,所述第一次級線圈設置在所述初級線圈的一側,在所述初級線圈和所述第一次級線圈之間設有分隔板;所述第二次級線圈,與所述第一次級線圈設置在所述分隔板的同側。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初級線圈的結構為渦狀線圈,逐層向外擴張,設置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次級線圈和所述第二次級線圈的結構與所述初級線圈的結構相同。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初級線圈為兩層,順時針旋轉渦狀線一側與磁芯連接,另一側與負極輸入接線端子相連接;逆時針渦狀線一側與所述磁芯連接,另一側與正極輸入接線端子相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次級線圈為兩層,順時針旋轉渦狀線一側與所述磁芯連接,另一側與第一負極輸出接線端子相連接;逆時針渦狀線一側與所述磁芯連接,另一側與第一正極輸出接線端子相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次級線圈為雙層結構,順時針旋轉渦狀線一側與所述磁芯連接,另一側與第二負極輸出接線端子相連接;逆時針渦狀線一側與所述磁芯連接,另一側與第二正極輸出接線端子相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絕緣層本體的封膠截面為雙曲線,與所述絕緣層本體連接處形成膠合氣隙。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初級線圈的環繞內側為所述磁芯。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接線端包括:所述負極輸入接線端子和所述正極輸入接線端子,設置在絕緣層本體一側端面。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接線端還包括所述第一負極輸出接線端子、所述第一正極輸出接線端子、所述第二負極輸出接線端子和所述第二正極輸出接線端子,設置在輸入接線端另一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佳,未經李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2863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