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控氧型生活垃圾熱解處理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026464.0 | 申請日: | 2022-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4353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06 |
| 發明(設計)人: | 胡雨燕;張玉群;李維準;畢明路;張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裕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G7/00 | 分類號: | F23G7/00;F23G5/027;F23G5/16;F23G5/44;F23G5/46;F23G5/50 |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楊宏偉 |
| 地址: | 214125 江蘇省無錫***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控氧型 生活 垃圾 處理 裝置 | ||
1.一種控氧型生活垃圾熱解處理裝置,包括依次相連的熱解氣化爐、二燃室和主引風機,所述熱解氣化爐的吸煙口通過煙氣管與二燃室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解氣化爐內從上至下依次分為干燥層、干餾層、氣化層、燃燒層和燃盡層,熱解氣化爐的吸煙口設置在干餾層與氣化層之間位置;熱解氣化爐內干燥層頂部設有生活垃圾進料口,底部設有排渣機構和氣化劑進氣口,所進氣化劑和生活垃圾相向運動接觸;所述熱解氣化爐還設有催化劑切換裝置,用于將干燥層的水蒸氣和/或排煙口的部分煙氣作為催化劑送入到燃燒層,提高熱解效率;
所述氣化劑進氣口所進氣化劑為高壓空氣,通過控制壓進的空氣量、生活垃圾進料量和引風機的引風量,使得干燥層、干餾層為絕氧負壓區,氣化層為欠氧負壓區,燃燒層和燃盡層為富氧正壓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氧型生活垃圾熱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劑切換裝置包括文丘里射流器、水蒸氣管、廢煙氣管、催化劑供給管、高壓空氣供給管和三通管;
所述文丘里射流器的高壓入口與高壓空氣供給管連通;
文丘里射流器的低壓入口通過蒸汽控制閥與水蒸氣管相連通,水蒸氣管另一端連接干燥層的排氣口;
文丘里射流器的出口與三通管的第一連接口相連通,三通管的第二連接口通過煙氣控制閥與廢煙氣管相連,廢煙氣管另一端連接至引風機排出的廢煙氣;三通管的第三連接口與催化劑供給管一端相連,催化劑供給管另一端連接至生活垃圾熱解氣化爐內的燃燒層。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控氧型生活垃圾熱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蒸氣管上設有用于檢測其內水蒸氣壓力的壓力傳感器或壓力表。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控氧型生活垃圾熱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射流器包括低壓進氣管、高壓進氣管、中間管和縮頸管,所述高壓進氣管的下端出口同軸嵌套低壓進氣管的下端出口內,并且高壓進氣管和低壓進氣管下端均為縮頸設置,所述中間管安裝在低壓進氣管下端構成文丘里膨脹段,中間管下端連接縮頸管上端,縮頸管下端為文丘里射流器的出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控氧型生活垃圾熱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壓進氣管、中間管和縮頸管依次通過法蘭連接,所述低壓進氣管的縮頸為設置在中間管內頂部的錐形噴氣口。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的控氧型生活垃圾熱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煙口包括設于熱解氣化爐外側壁用于形成吸煙通道的煙道管,所述煙道管傾斜向下延伸到熱解氣化爐內,煙道管內設有耐火內襯,所述耐火內襯與煙道管內孔采用上小下大的錐形配合,使得耐火內襯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卡和在煙道管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控氧型生活垃圾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內襯由多個扇形內襯拼成的錐形筒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控氧型生活垃圾熱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扇形內襯的接觸面上設有由凹槽和凸筋構成的企口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控氧型生活垃圾熱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煙氣管上設有清灰裝置,所述煙氣管包括主煙道管和副煙道管,所述主煙道管和副煙道管頂部連通形成倒V字型流道,主煙道管下端與熱解氣化爐的吸煙口相連通,副煙道管下端與二燃爐相連通;所述主煙道管內上部設有用于噴射高壓空氣的第一噴嘴,第一噴嘴的噴氣方向向下朝向熱解氣化爐;所述副煙道管內設有用于噴射高壓空氣的第二噴嘴,第二噴嘴的噴氣方向向下朝向二燃爐。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控氧型生活垃圾熱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煙道管內設有能上下移動清渣的排渣鏟;所述主煙道管頂端設有通過滑動副安裝的清渣桿,所述清渣桿一端在主煙道管外部,另一端延伸到主煙道管內部與排渣鏟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裕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裕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26464.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