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糧食作物小麥復種玉米的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994427.2 | 申請日: | 2022-08-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5255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1 |
| 發明(設計)人: | 況福虹;唐家良;宋玲;何川;蒲全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22/20 | 分類號: | A01G22/20;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李力 |
| 地址: | 610000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糧食作物 小麥 復種 玉米 種植 方法 | ||
本發明提出一種糧食作物小麥復種玉米的種植方法,包括初試驗準備、播種初試驗及作物終種植三個步驟,該種糧食作物小麥復種玉米的種植方法通過采用預試驗的方式,在進行正規的小麥復種玉米之前,先對待種植區域進行試驗種植用地的劃分,繼而由多組試驗種植用地參與種植試驗,來產生多組試驗數據,再由多組試驗數據進行分析對比,產生其最優結果,再根據最優結果來確定種植地區所適合種植的區域,再開展小麥復種玉米的農作物種植作業,從而在應對不同的種植地區,可以更好的開展農業種植作業,以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投入精力,并利用獲得多組試驗數據,來提升數據的覆蓋性,利于提升后續結果的精準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作物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糧食作物小麥復種玉米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糧食作物是對谷類作物(小麥,水稻,玉米)、薯類作物(包括甘薯、馬鈴薯等)及豆類作物(包括大豆、蠶豆、豌豆、綠豆等)的總稱。在營養上,谷類作物主要提供淀粉、植物蛋白、維生素等,豆類作物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等,薯類作物主要提供淀粉、維生素等。這類作物同時也是牲畜的精飼料,需用量極大,栽培面積和比重也較大;
而小麥富含淀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及維生素A等。因品種和環境條件不同,營養成分的差別較大。從蛋白質的含量看,生長在大陸性干旱氣候區的麥粒質硬而透明,含蛋白質較高,達14-20%,面筋強而有彈性;生于潮濕條件下的麥粒含蛋白質8-10%,而玉米的營養價值較高,是優良的糧食作物。作為中國的高產糧食作物,玉蜀黍是畜牧業、養殖業、水產養殖業等的重要飼料來源,也是食品、醫療衛生、輕工業、化工業等的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但由于種植地區的不同,比如丘陵地區和平原地區,丘陵地區的丘陵坡度一般較低緩、切割破碎、無一定方向,一般沒有明顯的脈絡,而平原地區是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的一個較大區域,并且丘陵地區的和平原地區所處于的位置不同,并具有土層薄、土壤粗骨性的特點,繼而會限制植物的扎根,同時,土壤貯藏水肥的容量也降低了,進一步平原地區的種植模式已經不能套用在丘陵地區,因此本發明提出一種糧食作物小麥復種玉米的種植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糧食作物小麥復種玉米的種植方法,該種糧食作物小麥復種玉米的種植方法具有適應性高的優點,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糧食作物小麥復種玉米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初試驗準備
確定待種植地區,針對待種植地區內,選取多個不同位置區域作為試驗區域,并針對不同試驗區域規劃出對應試驗種植用地,同時,采用數字編號方式進行標記記錄,之后對劃分試驗種植用地進行調查,確認該試驗種植用地類型,再將類型一致的試驗種植用地進行歸納,將其為一組;
步驟二、播種試驗
對步驟一規劃的試驗種植用地進行小麥播種前,根據確定的試驗種植用地類型,確定小麥播種的間距,其中,對于土壤肥力較差的,小麥播種需要稀疏一點,而對于土壤肥力較高的,小麥播種需密集一點,之后再進行播種,在種植期間,試驗種植用地采用正常管理,當小麥收獲后,再復種玉米,等待玉米收獲后再種小麥,以此為一個試驗流程;
步驟三、作物終種植
經過至少兩輪試驗流程,根據記錄的數據以及收獲的產量,分析出其中最優的結果,并確定該結果對應的試驗種植用地,根據確定試驗種植用地的類型和位置,確定當前地區所適合小麥復種玉米的種植區域,進一步進行非試驗種植。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步驟一中,試驗種植用地類型包括旱薄地、陰坡地、麥地和陽坡地。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步驟一中,對于不同分組的試驗區域,采用同種小麥進行種植,而對于同組的不同試驗種植用地來說,采用不同的方式對同種小麥進行種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99442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