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印刷用串墨輥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984456.0 | 申請日: | 2022-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30295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8 |
| 發明(設計)人: | 朱卓標;朱達炎;岑維剛;張菊明;張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寧市速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41F31/26 | 分類號: | B41F31/26;B41F31/14 |
| 代理公司: | 嘉興海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潘翔 |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印刷 用串墨輥 機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印刷用串墨輥機構,包括串墨輥,其轉軸與輥體內腔連通并均中空設置,在串墨輥內腔中相對轉動設置高速輥,高速輥外表面靠近串墨輥內側壁設置,高速輥表面成型有若干沿高速輥表面環繞設置的環流撥片,以在高速輥轉動過程中在串墨輥內腔表面形成環流,產生負壓吸附上表面的油墨;并在油墨重力及高速輥轉動帶來的離心作用力下,從串動輥的下部排出。本發明的印刷用串墨輥機構,利用串墨輥體內相對轉動的輥體,產生負壓,吸附上表面的油墨,并利用離心作用力,將吸入至串墨輥內腔的油墨向下排出。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印刷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印刷用串墨輥機構。
背景技術
在印刷過程中,需要油墨分配均勻,因此一般采用串墨輥對墨輥分配的油墨進行軸向和周向打勻油墨,傳統的串墨輥一般為膠輥,其勻墨主要依托于其運動方式,需要保證較大的串動量,串動量大存在成圖文覆蓋率大的墨區缺墨的情況,串動量不足,則又存在分配不均勻的情況。因此,需要改進串墨輥本身的結構,優化其油墨的分配方式。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印刷用串墨輥機構,利用串墨輥體內相對轉動的輥體,產生負壓,吸附上表面的油墨,并利用離心作用力,將吸入至串墨輥內腔的油墨向下排出。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印刷用串墨輥機構,包括串墨輥,其轉軸與輥體內腔連通并均中空設置,在串墨輥內腔中相對轉動設置高速輥,高速輥外表面靠近串墨輥內側壁設置,高速輥表面成型有若干沿高速輥表面環繞設置的環流撥片,以在高速輥轉動過程中在串墨輥內腔表面形成環流,產生負壓吸附上表面的油墨,對應的與串墨輥內壁上部形成油墨的吸入腔;并在油墨重力及高速輥轉動帶來的離心作用力下,從串動輥的下部排出,即對應的與串墨輥內壁下部形成油墨的排出腔。
進一步的,環流撥片沿階梯狀分布在輥體表面。
進一步的,通孔呈錐形孔狀,其外部的孔徑小。
進一步的,高速輥表面對稱的固定有軸推槳葉。
進一步的,軸推槳葉反向設置。
進一步的,高速輥相對轉軸偏心設置,以使得吸入腔的空間小于排出腔。
本發明中的有益效果:通過在串墨輥內腔設置高速輥,并在高速輥表面設置環流撥片,可以使得油墨分布更為均勻,可有效避免局部油墨過多堆積的問題;
吸入腔的空間小于排出腔,一方面可利于增加吸入腔負壓大小,使得環流撥片更易接觸油墨,便于吸附進入的油墨下排,另一方面,適當減小環流撥片流經排出腔時對油墨的作用力,適當減小外排的作用力。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印刷用串墨輥機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串墨輥和其他勻墨輥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串墨輥的改進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串墨輥的另一改進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串墨輥;11-通孔;2-高速輥;3-環流撥片;4-吸入腔;5-排出腔;6-軸推槳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寧市速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海寧市速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98445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