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通信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977344.2 | 申請日: | 2018-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51523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23 |
| 發明(設計)人: | 謝信乾;郭志恒;費永強;畢文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72/04 | 分類號: | H04W72/04;H04W72/08;H04W28/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信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通信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包括:終端從網絡設備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帶寬中能夠用于所述終端與所述網絡設備進行通信的可用頻域資源,其中,所述帶寬為一個載波帶寬或一個載波帶寬部分,所述可用頻域資源包括多個不連續的頻域資源組,所述頻域資源組包括一個或多個連續的頻域資源塊;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確定所述帶寬中的所述可用頻域資源。
本申請是分案申請,原申請的申請號是201810643004.X,原申請日是2018年6月21日,原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引用結合在本申請中。
技術領域
本申請實施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通信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統中定義了多種標準帶寬,例如5MHz、10MHz、15MHz、20MHz、30MHz,運營商需要按照5G定義的標準帶寬進行布網。但是有些運營商的頻譜是非連續的,這些非連續的頻譜也可以稱為離散頻譜,運營商擁有的離散頻譜中的一段頻譜的帶寬并不一定正好是上述標準帶寬。舉例來說,如圖1所示,在925.1MHz~955.1MHz的頻段上,運營商A擁有離散頻譜的帶寬分別為5MHz、4.6MHz和7.8MHz,其中,4.6MHz和7.8MHz不能恰好符合標準帶寬,4.6MHz的帶寬將不能被部署在5G通信系統中,7.8MHz的帶寬也只能按照標準帶寬5MHz來部署,浪費2.8MHz的頻譜資源。
基于此,現有技術中提出方案將多個離散頻譜組成一個大的系統帶寬,網絡設備和終端按照大的系統帶寬進行頻譜資源的配置和利用,這樣可以提升頻譜效率。例如,如圖1所示,將925.1MHz~955.1MHz的頻段所在的30MHz作為大的系統帶寬,該運營商A應用30MHz的系統帶寬中的可用頻段,網絡設備在30MHz的系統帶寬中的可用頻段上為終端分配資源,并且,網絡設備向終端通知保留資源以及可以使用的資源的位置,該保留資源是指該終端不能接收下行信號的資源。在下行方向,終端采用系統帶寬大小的濾波器來接收整個系統帶寬上的信號,根據獲取的保留資源以及可以使用的資源的位置,在接收到的整個系統帶寬上的信號中獲取自身所需要的信息。
但是,在包含離散頻譜的系統帶寬中可能會存在其他運營商的頻譜,在其他運營商的頻譜上可能會有該其他運營商的網絡設備發送信號,在這種情況下,終端接收到的系統帶寬的信號中可能會包含其他運營商的網絡設備發送的信號,從而導致終端的下行信號受到其他運營商的網絡設備發送信號的干擾。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通信方法及裝置,用以解決當包含離散頻譜的系統帶寬中還存在其他運營商的頻譜時,終端如何獲知可用頻域資源的問題。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通信方法,該方法通過以下步驟實現:終端從網絡設備接收指示信息,為方便描述該指示信息稱為第一指示信息,該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帶寬中能夠用于所述終端與所述網絡設備進行通信的可用頻域資源,終端占用的頻域資源(即網絡設備為終端分配的頻域資源)屬于可用頻域資源,其中,所述帶寬為一個載波帶寬或一個載波帶寬部分,也可以說所述帶寬為一個系統帶寬,所述可用頻域資源包括多個不連續的頻域資源組,所述頻域資源組包括一個或多個連續的頻域資源塊;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確定所述帶寬中的所述可用頻域資源。這樣,終端通過從網絡設備接收到的指示信息,確定帶寬中的可用頻域資源,從而終端可以避開干擾。進一步的,由于終端獲知可用頻域資源,則具備根據可用頻域資源采用合適大小的窄帶濾波器對信號進行接收的條件,當終端使用多個不連續的頻域資源組構成的帶寬時,能夠通過合適大小的窄帶濾波器過濾掉其他系統的信號,有助于避免其他系統的信號的干擾,提高數據傳輸質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97734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