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空調制冷能耗的評估方法及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973924.4 | 申請日: | 2022-08-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04882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28 |
| 發明(設計)人: | 曹經福;李明財;尹寶泉;王卉;陳靖;王聃同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市氣象科學研究所;天津大學;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Q10/06;G06Q50/08;G06F119/06;G06F11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周慶路 |
| 地址: | 300000 ***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空調 制冷 能耗 評估 方法 及其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空調制冷能耗的評估方法及其系統,包括S10:獲取待預估建筑的歷史實際數據并對空調制冷能耗模型進行檢測,檢查通過,進行步驟S20;檢查不通過,對模型進行重建;S20:確定預估月份,選取相應數據;S30:根據模型獲得空調制冷能耗的氣象量化指標;S40:根據指標與歷史制冷能耗,獲得平均系數;S50:確定所需溫濕度,生成濕球溫度;S60:根據預估氣象數據、濕球溫度與平均系數,獲得預估的空調制冷能耗。本發明能夠通過空調制冷能耗模型生成對待預估建筑的空調制冷能耗的氣象量化指標以及根據歷史氣象數據得出的平均系數,實現對待預估建筑的空調制冷能耗進行預估,依據溫度與濕度協同作用,使得對空調制冷能耗的預估更為準確。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預估空調制冷能耗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空調制冷能耗的評估方法及其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國內人口的日益增長,能源消耗問題也逐步惡化,對能源消耗的精準計算也成為能源供給部門所研究的重要問題,隨著國內經濟化的迅速發展,辦公建筑、大型商場、購物廣場等大型建筑的逐步增多,這種人員密集場所對空調的需求也隨之增多,針對這種建筑的空調制冷能耗量也逐步成為總能源消耗的重點數據;
然而,現有的空調制冷能耗的預估方法存在誤差較大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空調制冷能耗的評估方法,該方法包括:
S10:獲取待預估建筑的所在城市的歷史氣象數據以及歷史實際空調制冷能耗,根據該歷史氣象數據以及歷史空調制冷能耗對空調制冷能耗預估模型進行檢測:
若檢查結果為通過,則進行步驟S20;
若檢查結果為不通過,則對空調制冷能耗模型進行重建;
S20:確定待預估的月份,選取待預估建筑所在區域內在同月份內的歷史氣象數據以及歷史空調制冷能耗;
S30:空調制冷能耗預估模型根據步驟S20中的歷史氣象數據獲得同月份內的空調制冷能耗的氣象量化指標;
S40:根據步驟S20中的歷史空調制冷能耗與步驟S30中獲得的同月份的空調制冷能耗的氣象量化指標進行比對,獲得平均系數;
S50:確定待預估建筑內所需的室內溫度和濕度,生成室內基礎濕球溫度;
S60:獲取待預估建筑所在區域內在預估月份內預估氣象數據,空調制冷能耗預估模型根據預估氣象數據以及步驟S50中的室內基礎濕球溫度獲得待預估建筑在預估月份內的空調制冷能耗的氣象量化指標,再根據步驟S40中獲得的平均系數,得出待預估建筑所在區域內在預估月份內預估空調制冷能耗。
優選的,所述步驟S40中的某一月份的平均系數通過以下公式計算獲得:
優選的,所述平均系數為某一月份的歷史實際空調制冷能耗與計算獲得的該月份的空調制冷能耗的氣象量化指標的參數值,即獲得該月份的氣象量化指標的平均參數,以便于在后續需要計算待預估建筑在所需預估月份的空調制冷能耗進行該月份的針對性預估。
所述步驟S10包括:
S101:獲取待預估建筑的所在城市的歷史氣象數據以及歷史空調制冷能耗,并進行預處理;
S102:空調制冷能耗預估模型根據待預估建筑的所在城市的歷史氣象數據獲得待預估建筑的所在城市的空調制冷能耗的氣象量化指標;
S103:確定待預估建筑的所在城市的歷史空調制冷能耗的優選解釋量;
S104:根據待預估建筑的所在城市的歷史空調制冷能耗,獲得對待預估建筑的所在城市的歷史空調制冷能耗的解釋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市氣象科學研究所;天津大學;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未經天津市氣象科學研究所;天津大學;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97392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