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Windows系統的微服務應用高效部署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969165.4 | 申請日: | 2022-08-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4807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16 |
| 發明(設計)人: | 孔偉陽;馬楠樺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8/61 | 分類號: | G06F8/61;G06F9/48;G06F11/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劉正君 |
| 地址: | 310051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windows 系統 微服 應用 高效 部署 方法 | ||
一種基于Windows系統的微服務應用高效部署方法,包括應用程序的程序封包,在Windows系統里上載或者安裝所述程序封包,部署安裝管理程序,釋放并注冊形成服務程序,所述服務程序對Windows系統上的程序進行部署安裝;所述程序封包包括:程序定義文件、程序文件資源、額外資源以及封包簽名四部分的混合編碼整合文件。通過將應用程序的程序封包安裝在應用服務器上,通過上載或者安裝本地APP封包的方式,來實現釋放并完成服務的注冊過程,完成服務程序以及資源文件的安裝,基于Windows的服務模型,使具備在Windows系統上可以以服務模式運行的程序均可以通過所述應用程序來實現部署安裝,安裝后可通過Windows服務模型來進行服務狀態的管理,實現服務的啟停以及卸載。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軟件工程設計領域,尤其涉及基于Windows系統的微服務應用高效部署方法。
背景技術
伴隨微服務架構的普及,在Windows下對微服務應用進行系統的方便的部署升級管理成為必要;現有技術,例如:通過Docker鏡像等方式進行管理,具體為基于容器化技術基礎上誕生的一種分層存儲封包方式,優勢是屬于一種準國際標準,得到普遍的認同。缺點是和容器技術本身高度綁定,因此無法很有效的兼容純應用的封裝,Windows下使用不方便,無法解決部署后管理的問題,且在管理上需要使用其他產品,帶來復雜性和操作難度。又例如:采用Windows自有的MSI安裝封裝方式,屬于Windows標準,國際化標準之一。優勢在于屬于完全標準化的體系,缺點在于其本身的實現需要依托于專用的工具,其使用的復雜性高,成本大。同時本身并不能很好的適應微服務體系下的服務安裝管理,擴展成本極高。
例如,一種在中國專利文獻上公開的“一種基于docker容器化技術的鏡像管理方法”,其公告號CN11188-832A,包括了服務端server、控制端patrol、插件端plugin和鏡像管理端image,具體實現步驟如下:通過jgit,抓取目標應用程序的源代碼到本地;將配置的前端需要關聯的后端數據信息,寫入到鏡像關聯的配置,用于前端鏡像啟動后代理到后端的關系建立,通過程序生成dockerfile。本發明用于源碼到鏡像制作的過程管理,利用docker容器化技術,將源程序應用包進行數字化和可視化,并通過代碼的操作日志輔助開發和運維人員進行任意版本的管理和回退,實現鏡像管理。但是上述方案與容器技術本身高度綁定,存在無法有效兼容純應用的封裝,且在Windows系統難以部署管理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微服務應用部署方法難以適應Windows系統或者擴展成本極高且效率低下的問題,提供一種實現高效發布部署及管理的基于Windows系統的微服務應用高效部署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Windows系統的微服務應用高效部署方法,包括應用程序的程序封包,包括:
在Windows系統里上載或者安裝所述程序封包,部署安裝管理程序,釋放并注冊形成服務程序,所述服務程序對Windows系統上的程序進行部署安裝;所述程序封包包括:程序定義文件、程序文件資源、額外資源以及封包簽名四部分的混合編碼整合文件。通過將所述應用程序的程序封包安裝在應用服務器上,通過上載或者安裝本地APP封包的方式,來實現釋放并完成服務的注冊過程,完成服務程序以及資源文件的安裝,基于Windows的服務模型,使具備在Windows系統上可以以服務模式運行的程序均可以通過所述應用程序來實現部署安裝,安裝后可通過Windows服務模型來進行服務狀態的管理,實現服務的啟停以及卸載。
作為優選,所述程序定義文件包括:若干個攜帶不同信息的yaml 文件,所述若干個攜帶不同信息的yaml文件合并成一個合并yaml文件并采用zip編碼方式封裝在所述程序封包的文件頭中,合并yaml文件封裝為預設固定大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96916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