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輸送裝置和支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958343.3 | 申請日: | 2022-08-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02485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4 |
| 發明(設計)人: | 馬明潔;趙明杰;姚禹;朱永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微創心脈醫療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F2/07 | 分類號: | A61F2/07;A61F2/962 |
| 代理公司: |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賈滿意 |
| 地址: | 200000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輸送 裝置 支架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輸送裝置、支架和支架系統,套管組件包括內套管和外套管,外套管活動套設在內套管外,第一導絲沿著套管組件的軸向活動穿設于內套管和外套管之間,第一導絲位于套管組件的小彎側,第一導絲的近端被配置為用于與內套管的近端連接,約束件被配置為用于將第一導絲和套管組件與支架的小彎側的近端連接。在對“鳥嘴”效應進行消除時,主要是在支架釋放于主動脈弓血管后再對“鳥嘴”效應進行調節,這不同于大多數在支架釋放時同步調整的方式,更具備調節的主動性,并且能夠在支架釋放后再根據釋放后的“鳥嘴”實際大小進行靈活調整,更具備針對性,可在支架釋放后的狀態將“鳥嘴”調節至滿意的形態,直至完全消除“鳥嘴”。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輸送裝置和支架系統。
背景技術
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TEVAR)是治療主動脈夾層的有效手段,相比于開胸手術,有創傷小、并發癥少等顯著優勢,近年來發展迅猛。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主要通過封堵主動脈近端內膜破口,改善真腔供血,降低假腔壓力,誘導假腔血栓形成,使主動脈真腔擴大、假腔內血栓形成、假腔縮小并最終趨向閉塞,完成主動脈弓血管形態重塑。
由于主動脈弓部天然的彎曲結構及存在不確定的開口位置關系,尤其是主動脈弓弧度銳利的患者,支架很難較好地貼附于動脈內壁上,而因近端不完全附著導致支架與血管壁之間存在楔形間隙的現象稱之為“鳥嘴”效應。研究表明“鳥嘴”的出現及其形態與Ⅰa型及Ⅱa型動脈內漏的發生風險顯著相關。Ⅰa型及Ⅱa型動脈內漏病人,“鳥嘴”的平均長度明顯大于無動脈內漏者。
現有技術中調節“鳥嘴”的方式通常是和釋放支架同步的,支架完全釋放后,是否有“鳥嘴”,以及“鳥嘴”有多大就確定了,不能再進行調整,因此,并不能完全消除“鳥嘴”,具有術后并發癥的風險。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中“鳥嘴”效應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輸送裝置和支架系統。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輸送裝置,所述輸送裝置包括:
套管組件,包括內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活動套設在所述內套管外;
第一導絲,所述第一導絲沿著所述套管組件的軸向活動穿設于所述內套管和所述外套管之間,所述第一導絲位于所述套管組件的小彎側,所述第一導絲的近端被配置為用于與所述內套管的近端連接;
約束件,所述約束件被配置為用于將所述第一導絲和所述套管組件的小彎側的近端連接,且用于將所述第一導絲和支架的小彎側的近端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約束件設置在所述套管組件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約束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約束件的第一端與所述內套管連接,所述約束件的第二端設置有第一連接部,所述約束件被配置為用于穿設在支架的小彎側的近端,并利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一導絲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約束件的第一端與所述內套管活動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約束件的第一端能夠在所述內套管的周向方向上移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約束件上具有顯影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約束件為線性結構,且所述約束件的長度為L,1.31D≤L≤1.45D,其中, D為支架的近端直徑。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輸送裝置包括:
第二導絲,所述第二導絲沿著所述套管組件的軸向活動穿設于所述內套管和所述外套管之間,所述第二導絲位于所述套管組件的大彎側。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套管組件包括:
固定件,設置在所述內套管上,所述固定件開設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數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導絲的數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微創心脈醫療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微創心脈醫療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95834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