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態環境保護污水處理用的調節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955411.0 | 申請日: | 2022-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43017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06 |
| 發明(設計)人: | 許青;游世文;麥綺君;姚欣;鐘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科廣化(重慶)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檢測技術服務(重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1/02 | 分類號: | B01D21/02;B01D21/24;B01D21/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0700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態 環境保護 污水處理 調節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生態環境保護污水處理用的調節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溢水槽以及進水槽,進水槽底部連通設有第一沉淀槽,第一沉淀槽內設有貫穿進水槽的沉淀通道,進水槽底部連通有圍繞在沉淀通道外側的第二沉淀槽,溢水槽外側設有用于排出沉淀水的倒水渠,進水槽底部均布貫穿轉動設有若干用于將沉淀物撥向第二沉淀槽的功能板,進水槽內設有若干用于控制功能板擺動的進水導管。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傳統的污水處理沉淀池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影響后續對沉淀污水判斷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生態環境保護污水處理用的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生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的總稱,是關系到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復合生態系統。
隨著社會的進步,在城市生活或者工業生產過程中,通常會產生大量的污水,目前均需要通過污水處理廠對污水進行處理,從而使污水達到排入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于建筑、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而在污水處理廠對污水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其中一個步驟就是利用沉淀池,對污水處理過程中的淤泥進行沉淀分離,目前在沉淀過程中,現有的沉淀池在清理淤時,通常是借助刮板等外部設備在沉淀完成后,將其刮起至中心完成沉淀池淤泥的清掃工作,這樣的方式就可能出現在清掃淤泥和未清掃淤泥時,完成沉淀的污水情況不一致,從而影響污水在進入下一個淤泥處理單元時,對污水沉淀處理效果的判斷,因此,發明人有鑒于此,提供了一種生態環境保護污水處理用的調節裝置,以便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傳統的污水處理沉淀池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影響后續對沉淀污水判斷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提供一種生態環境保護污水處理用的調節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溢水槽以及進水槽,進水槽底部連通設有第一沉淀槽,第一沉淀槽內設有貫穿進水槽的沉淀通道,進水槽底部連通有圍繞在沉淀通道外側的第二沉淀槽,溢水槽外側設有用于排出沉淀水的倒水渠,進水槽底部均布貫穿轉動設有若干用于將沉淀物撥向第二沉淀槽的功能板,進水槽內設有若干用于控制功能板擺動的進水導管。
本基礎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
1、需要沉淀分離淤泥的污水從進水導管注入進水槽,再流入第一沉淀槽,此時便可完成部分淤泥的沉淀工作。
2、進水第一沉淀槽的污水再沉淀的過程中,會受到源源不斷進入的污水的壓力,通過沉淀通道進入溢水槽,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的淤泥就會沉淀在第一沉淀槽內,并且只有少部分質量較輕的淤泥會進入到溢水槽內進行沉淀。
3、進入溢水槽的污水首先從中心向外擴散,此時又有一大部分淤泥會沉淀再第二沉淀槽內,僅僅只有少部分落在溢水槽的內底面;而由于進水導管與功能板的配合,即將落在溢水槽的內底面的淤泥會直接撥向第二沉淀槽,在這個過程中,只要進水不斷,溢水槽內的污水始終是處于一個動態的收集淤泥的過程,因此只要污水含量的淤泥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在后續的檢查過程中,污水指標也基本維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位于中心的第一沉淀槽以及第二沉淀槽在中心收集的淤泥也就可以與傳統沉淀池一致的情況排除淤泥。
4、由中心向外側發散,由下至上,最終便可高效的提高污水淤泥的沉淀質量,而且可更加高效的完成沉淀工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在對污水完成淤泥沉淀過程中,首先就會主動的并且直接的沉淀在第一沉淀槽內,再者通過層級的沉淀,就有效的減低了淤泥清除工作對沉淀完成的污水的影響,從而在環境保護過程中,有效的提高污水處理的效率以及質量;并且通過進水的步驟,就可以主動的將不是位于中心的淤泥推向中心,以此來保證對淤泥的動態清理,從而有效的保障了污水排出指標的一致性,操作簡單,可行性高,便于在本領域中推廣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科廣化(重慶)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檢測技術服務(重慶)有限公司,未經中科廣化(重慶)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檢測技術服務(重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95541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