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混合廣播、多播和單播傳輸的廣播內容分發方法和裝置有效
申請號: | 202210950952.4 | 申請日: | 2022-08-09 |
公開(公告)號: | CN11549978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24 |
發明(設計)人: | 李宗澤;彭克武;賀智桐;宋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鵬城實驗室 |
主分類號: | H04W4/06 | 分類號: | H04W4/06;H04W72/30;H04W24/02;H04L65/612;H04L65/61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陳專 |
地址: | 518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混合 廣播 傳輸 內容 分發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混合廣播、多播和單播傳輸的廣播內容分發方法和裝置,包括廣播業務網關、支持自適應廣播傳輸的廣域大塔基站、支持自適應多播傳輸和傳統單播傳輸的小區小塔基站和手機終端參考接入用戶,廣播業務網關對參考接入用戶進行聚類和信道資源分配,自適應地配置和調整廣域大塔廣播信道、小區小塔多播信道或小區小塔單播信道,通過優化廣域大塔基站的廣播信道傳輸效率以提高廣播信道頻譜綜合收益,通過優化小區小塔基站的多播信道傳輸效率以提高小塔帶寬利用率。本發明充分利用廣播、多播和單播傳輸的各自優勢,融合大小塔基礎設施,為接收條件差異化的參考接入用戶提供傳輸方式多元化的廣播業務服務,從而實現了廣播業務高效進入手機終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字信息傳輸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混合廣播、多播和單播傳輸的廣播內容分發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接入網廣播內容分發方法和裝置,通常采用單一大塔或小塔基礎設施,采用單一廣播、多播或單播傳輸模式,不能有效支持手機終端的廣播業務接收。
隨著移動通信網絡中接入用戶數據的指數級增長,超高清視頻的實時廣播傳輸產業已經成為重大需求。然而,隨著用戶個數的增加,面對超高清視頻實時廣播傳輸需求,利用蜂窩網的單播傳輸技術解決移動手持終端用戶的大范圍可靠覆蓋,必然面臨基站部署越來越密、成本越來越高的問題。另一方面,基于廣域大塔的傳統數字地面廣播傳輸技術可以利用廣域大塔的高塔高功率優勢,實現廣域覆蓋,面對海量用戶的接入,具備廣播業務傳輸的用戶加權譜效的綜合收益優勢,但是缺乏對移動手持終端用戶深度覆蓋的有效支持以及雙向交互能力。
因此,設計融合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蜂窩網和數字地面廣播網的異構廣播網絡架構,充分利用廣播、多播和單播多種傳輸信道,綜合利用蜂窩網小區小塔的深度覆蓋優勢和地面廣播網廣域大塔的廣域覆蓋優勢,有助于解決大規模海量超高清視頻數據的接入網廣播內容覆蓋問題。
得益于手機終端的雙向交互功能,傳統5G蜂窩網單播通信技術,可以自適應動態調整功率資源、信道資源和傳輸參數,滿足接入用戶不同信道條件下的業務需求。然而,隨著接入用戶數的激增,只采用單播傳輸進行用戶接入的廣播業務將占用巨大的帶寬資源,無法支持海量用戶的廣播業務需求。進一步地,受限于蜂窩基站的發射功率和站點位置,新型的、基于小區基站的多播傳輸也無法高效支持廣域覆蓋的廣播業務需求。另一方面,傳統數字地面廣播傳輸技術主要面向具有良好天線增益性能和信道條件的固定接收終端設備,如屋頂天線或車頂天線,具備提供有效可靠廣域覆蓋下、支持傳統固定接收終端的能力。然而,隨著新型多媒體業務的發展,現有的地面廣播傳輸技術很難適應復雜多變的信道環境和較強移動性的接收終端,尤其是在面對較低天線增益和較差接收條件的手持移動接收終端,只采用傳統地面廣播傳輸,無法實現接收條件高度差異化下的深度覆蓋需求。
隨著移動業務的加速擴張,網絡中手持終端接入數不斷增長,3GPP現有版本的廣播規范中,都未明確5G蜂窩網中將如何面向手機終端提供廣域覆蓋的廣播業務。現有的5G廣播規范包括R14/R16的FeMBMS(Further 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Service,增強的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和R17的NR-MBS。R14/R16的地面廣播模式FeMBMS只涉及屋頂天線固定接收和車頂天線移動接收,不能有效支持手持終端和車內移動設備,有待進一步演進。R17的混合廣播模式NR-MBS(New Radio-Multicast Broadcast Service,NR表示新型空中接口,MBS表示組播廣播服務)規范兼顧多播傳輸和單播傳輸,不能滿足廣域覆蓋的需求,有待進一步完善。這些規范均沒有考慮單播、多播和廣播的混合傳輸,也未考慮大塔和小塔融合的異構組網架構。
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完善。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鵬城實驗室,未經鵬城實驗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95095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內容再現系統、內容提供方法、內容再現裝置、內容提供裝置、內容再現程序和內容提供程序
- 內容記錄系統、內容記錄方法、內容記錄設備和內容接收設備
- 內容服務系統、內容服務器、內容終端及內容服務方法
- 內容分發系統、內容分發裝置、內容再生終端及內容分發方法
- 內容發布、內容獲取的方法、內容發布裝置及內容傳播系統
- 內容提供裝置、內容提供方法、內容再現裝置、內容再現方法
- 內容傳輸設備、內容傳輸方法、內容再現設備、內容再現方法、程序及內容分發系統
- 內容發送設備、內容發送方法、內容再現設備、內容再現方法、程序及內容分發系統
- 內容再現裝置、內容再現方法、內容再現程序及內容提供系統
- 內容記錄裝置、內容編輯裝置、內容再生裝置、內容記錄方法、內容編輯方法、以及內容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