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諧振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故障選線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947104.8 | 申請日: | 2022-08-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29103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靖;聶祥論;古庭赟;李博文;范璐欽;何宇;胡克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8 | 分類號: | G01R31/08;G01R31/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盛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62 | 代理人: | 李哲 |
| 地址: | 550025 貴州省***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諧振 接地系統 單相 接地 故障 方法 | ||
1.一種諧振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故障選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諧振接地系統發生故障后的故障數據,基于所述故障數據生成串行故障數據SFD,其中所述故障數據包括:發生單相接地故障的絕對時間信息數據、對應故障發生后半個周波內的零序暫態電流數據;
對所述零序暫態電流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基于處理后的所述零序暫態電流數據構建SFD-DBN故障選線模型;
基于蜘蛛猴優化算法MSO獲取所述SFD-DBN故障選線模型中隱含層節點數的最優參數,通過所述最優參數獲得優化后的SFD-DBN故障選線模型,基于所述優化后的SFD-DBN故障選線模型建立諧振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故障選線模型,基于所述諧振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故障選線模型進行故障選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諧振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故障選線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串行故障數據SFD,包括:
利用故障錄波器采集故障發生后各饋線的半個周波的故障數據,根據串行故障數據生成方法生成所述串行故障數據SFD。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諧振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故障選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故障數據生成方法包括:
確定所述諧振接地系統中的饋線數量,并對所述饋線進行編號排序,采集所述饋線發生單相接地故障后半個周波內的零序暫態電流值,然后基于饋線編號依次排列,生成串行故障數據SFD。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諧振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故障選線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所述零序暫態電流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包括:
通過min-max標準化方法對所述零序暫態電流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諧振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故障選線方法,其特征在于,構建所述SFD-DBN故障選線模型,包括:
構建SFD構建層、特征提取層和輸出層,其中,所述SFD構建層由SFD生成方法構造而成,所述特征提取層由若干個受限波爾茲曼機堆疊而成,所述輸出層模型采用極限學習機進行構建。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諧振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故障選線方法,其特征在于,獲取所述SFD-DBN故障選線模型中隱含層節點數的最優參數,包括,確定所述蜘蛛猴優化算法MSO的適應度函數,基于所述適應度函數獲取所述SFD-DBN故障選線模型中隱含層節點數的最優參數;其中,所述適應度函數為:
其中,fit為平均選線錯誤率,K為數據多折交叉驗證的次數,為第i次交叉驗證對應的選線正確率,TP表示對正常線路判斷正確的樣本數量,FP表示對正常線路判斷錯誤的樣本數量,TN表示對故障線路判斷正確的樣本數量,FN表示對故障線路判斷錯誤的樣本數量,ACC表示選線的正確率。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諧振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故障選線方法,其特征在于,獲得所述優化后的SFD-DBN故障選線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SFD-DBN故障選線模型中隱含層節點數的最優參數,以及訓練數據,通過對比散度算法、非監督貪婪算法逐層進行訓練,獲得隱藏層的輸出值、各層之間的權值和各層的偏置值,構建所述SFD-DBN故障選線模型;
通過貪婪選擇選取全局領導者以及本地領導者,若不滿足終止條件,則更新所述全局領導者和所述本地領導者的位置,若滿足終止條件,則輸出所述SFD-DBN故障選線模型各隱藏層最優節點數,得到所述優化后的SFD-DBN故障選線模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諧振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故障選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進行故障選線,包括:
采集所述諧振接地系統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確定故障時刻為TS,采集故障發生后半個工頻周期內各饋線的零序暫態電流X;
對所述零序暫態電流X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X*';
對所述X*'輸入到所述諧振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故障選線模型中,即y=f(X*'),根據y值確定故障饋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大學,未經貴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947104.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