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軌道交通車輛液-氣聯合制動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946017.0 | 申請日: | 2022-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799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16 |
| 發明(設計)人: | 秦來超;王慶男;金鑫;穆禹丞;韓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車大連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T13/66 | 分類號: | B60T13/66;B60T13/58 |
| 代理公司: | 大連至誠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陳義華;王丹 |
| 地址: | 116000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軌道交通 車輛 聯合 制動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軌道交通車輛液?氣聯合制動控制方法,包括車輛液力傳動箱控制單元上電自檢并接收車輛控制指令;液力傳動箱控制單元基于傳動箱當前工作狀態信息判斷傳動箱是否滿足進行液力制動的條件獲得液力制動準備信號,液力傳動箱控制單元實時計算當前傳動箱的液力制動最大可用功率以及液力制動實際功率;液力制動準備信號基于所述液力傳動箱控制單元下發至車輛控制單元;車輛控制單元基于液力制動準備信號控制設定車輛制動控制策略。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軌道交通車輛液?氣聯合制動控制方法,解決了現有車輛制動方式在車輛制動時產生較大的沖擊,對司機的操作經驗要求較高,同時也增加了司機勞動強度的問題,降低了車輛制動時存在的安全隱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制動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軌道交通車輛液-氣聯合制動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液力傳動技術,特別是包含液力制動器的液力傳動箱,因其系統集成度高、對外接口簡單、成本低、故障率低、易維護等優點,在軌道交通車輛上有著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軌道工程車、作業車、檢修車等特種車輛。在國外,液力傳動技術在軌道客車上也有著廣泛應用。
液力制動技術相較于傳統的機械摩擦制動技術(空氣制動技術),具有無機械磨損、制動溫度低、無噪音等優點,常常被用于車輛的聯合制動上。液力制動在車輛高速運行時,具有良好的制動效果;在低速區時,液力制動力會明顯減小,因此需要車輛施加空氣制動,以滿足車輛的制動力要求。此外,受液力制動器功率的限制,當車輛需求的制動功率超過液力制動器的最大可用制動功率時,也需要空氣制動介入,液-氣聯合制動以滿足車輛要求。
為減小空氣制動給車輛帶來的磨損、噪音等負面影響,車輛在制動過程中應優先采用液力制動,將空氣制動作為補充,或當液力制動失效時,采用空氣制動進行整車制動。何時介入空氣制動、介入空氣制動的功率多大、液-氣聯合制動產生的制動力怎樣匹配車輛的制動力需求,是軌道交通車輛液-氣聯合制動控制中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
目前,車輛廣泛采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液力制動與空氣制動相互隔離,即空氣制動介入時,直接切斷液力制動;二是液力制動工作過程中,由司機憑經驗施加空氣制動。這兩種控制方法邏輯簡單、易實現,但制動時會產生較大的沖擊,對司機的操作經驗要求較高,也增加了司機的勞動強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軌道交通車輛液-氣聯合制動控制方法,以克服現有制動方法在車輛制動時產生較大的沖擊,對司機的操作經驗要求較高,也增加了司機的勞動強度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軌道交通車輛液-氣聯合制動控制方法,包括:
步驟S1:車輛液力傳動箱控制單元TDC上電自檢并接收車輛控制指令,所述車輛控制指令包括牽引使能信號、方向信號、司機制動功率設定值PBset設定信號;
步驟S2:所述液力傳動箱控制單元TDC基于傳動箱當前工作狀態信息,判斷傳動箱滿足進行液力制動的條件以獲得液力制動準備信號,所述當前工作狀態信息包括傳動箱的輸出軸轉速、電磁比例閥的狀態、油溫傳感器的狀態和油壓傳感器的狀態;所述液力傳動箱控制單元TDC實時計算當前傳動箱的液力制動最大可用功率PHBmax以及液力制動實際功率PHBact;
步驟S3:所述液力傳動箱控制單元TDC下發所述液力制動準備信號至車輛控制單元VCU,所述液力制動準備信號包括液力制動未準備好信號與液力制動準備好信號,若所述液力制動準備信號為液力制動未準備好信號,則執行步驟S4,若所述液力制動準備信號為液力制動準備好信號,則執行步驟S5;
步驟S4:所述車輛控制單元VCU基于所述液力制動未準備好信號控制車輛制動系統進行制動;
步驟S5:所述車輛控制單元VCU基于所述液力制動準備好信號設定車輛制動控制策略,車輛基于所述車輛制動控制策略實現制動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車大連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經中車大連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94601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