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加熱熱床及其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934080.2 | 申請日: | 2022-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28460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4 |
| 發明(設計)人: | 陳偉鴻;楊升;何明聰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快造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64/245 | 分類號: | B29C64/245;B29C64/295;B29C64/393;B33Y30/00;B33Y5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蔡舒野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前***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熱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加熱熱床及其控制方法。加熱熱床應用于3D打印,包括主控單元、加熱控制單元和分區熱床;其中,分區熱床包括中心區域和圍繞中心區域設置的外圍區域,分區熱床還包括設置于中心區域的第一加熱單元和設置于外圍區域的第二加熱單元;主控單元與加熱控制單元連接,主控單元用于對加熱控制單元進行控制;加熱控制單元與第一加熱單元以及第二加熱單元連接;加熱控制單元用于基于主控單元的控制,驅動第一加熱單元單獨加熱中心區域、驅動第二加熱單元單獨加熱外圍區域、或者驅動第一加熱單元和第二加熱單元分時分別對中心區域和外圍區域加熱。本發明的方案實現大尺寸熱床打印小尺寸模型時,可以更快加熱,節約資源。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3D打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加熱熱床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在計算機數字智能化的推動下,3D打印技術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廣,3D打印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3D打印需要在加熱的熱床上進行打印,為了防止模型出現翹邊或移位等現象,熱床加熱技術多采用整體區域加熱,隨著機器尺寸的加大,熱床加熱面積也相應增加。沿用常規的電源,相同的電源功率加熱速度就會很慢,甚至無法達到需要的溫度。為滿足熱床的加熱速度和加熱溫度,就需要更換大功率的電源,但會增加成本。目前,加熱熱床在打印小尺寸模型時,一直對整個區域進行加熱,未使用的區域也進行加熱,造成電能的極大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加熱熱床及其控制方法,采用分區加熱的方式實現大尺寸熱床打印小尺寸模型更快加熱,無需更換大功率的電源,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節約電能。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加熱熱床,應用于3D打印,包括:主控單元、加熱控制單元和分區熱床;
其中,所述分區熱床包括中心區域和圍繞所述中心區域設置的外圍區域,所述分區熱床還包括設置于所述中心區域的第一加熱單元和設置于所述外圍區域的第二加熱單元;
所述主控單元與所述加熱控制單元連接,所述主控單元用于對所述加熱控制單元進行控制;
所述加熱控制單元與所述第一加熱單元以及所述第二加熱單元連接;所述加熱控制單元用于基于所述主控單元的控制,驅動所述第一加熱單元單獨加熱所述中心區域、驅動所述第二加熱單元單獨加熱所述外圍區域、或者驅動所述第一加熱單元和所述第二加熱單元分時分別對所述中心區域和所述外圍區域加熱。
可選地,加熱熱床還包括溫度采集單元,所述溫度采集單元包括第一溫度采集子單元和第二溫度采集子單元;
所述第一溫度采集子單元設置于所述外圍區域的內部,所述第一溫度采集子單元通過導線與所述主控單元的第一輸入端電連接;所述第一溫度采集子單元用于采集所述外圍區域的當前溫度并發送給所述主控單元;
所述第二溫度采集子單元設置于所述中心區域的內部,所述第二溫度采集子單元通過導線與所述主控單元的第二輸入端電連接;所述第二溫度采集子單元用于采集所述中心區域的當前溫度并發送給所述主控單元;
所述主控單元用于根據預設目標溫度和接收到的所述外圍區域的當前溫度和所述中心區域的當前溫度對所述加熱控制單元進行控制。
可選地,所述加熱控制單元包括:第一非門、第二非門、第一與門、第二與門、第一開關管和第二開關管;
所述主控單元的第一輸出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非門的輸入端和所述第二與門的第二輸入端連接,所述主控單元的第二輸出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非門的輸入端和所述第一與門的第二輸入端連接;
所述第一非門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與門的第一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非門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二與門的第一輸入端連接;
所述第一與門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開關管的第一極連接,所述第二與門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二開關管的第一極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快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快造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93408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