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小水線面雙體船拖曳試驗裝置及試驗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926232.4 | 申請日: | 2022-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35608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18 |
| 發明(設計)人: | 毛立夫;徐英博;蘇家豪;關圣帥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0/00 | 分類號: | G01M10/00;B63B71/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雷紹寧 |
| 地址: | 201913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線 雙體船 拖曳 試驗裝置 試驗 方法 | ||
1.一種小水線面雙體船拖曳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小水線面雙體船模型、拖曳裝置和測量組件:
所述小水線面雙體船模型包括:
固定框梁(11);
第一片體結構(12),其上端與所述固定框梁(11)右側固連,使所述第一片體結構(12)傾斜預定角度;
第二片體結構(13),其上端與所述固定框梁(11)左側固連,使所述第二片體結構(13)傾斜預定角度,所述第二片體結構(13)與所述第一片體結構(12)關于所述固定框梁(11)中間位置的縱剖面對稱布置;
所述拖曳裝置包括:
動力裝置(21),架設在試驗水池上方,用于沿平行水面的預定軌跡以預定速度運動;
拖曳結構(22),其分別與所述第一片體結構(12)和所述第二片體結構(13)可轉動連接,所述拖曳結構(22)與所述第一片體結構(12)的連接處為第一拖曳點,所述拖曳結構(22)與所述第二片體結構(13)的連接處為第二拖曳點,所述第一拖曳點和所述第二拖曳點分別為所述小水線面雙體船模型重心所在橫剖面與兩根推力軸線的交點;所述第一拖曳點與所述第二拖曳點連線為所述小水線面雙體船模型縱傾轉動軸線;所述拖曳結構(22)與所述動力裝置(21)滑動連接,滑動方向始終為豎直方向;
防橫移橫傾結構(23),其用于使所述小水線面雙體船模型的縱向軸線始終與動力裝置(21)的前進方向一致,且限制所述小水線面雙體船模型發生橫傾轉動;
所述測量組件用于測量所述小水線面雙體船模型縱傾角和升沉量以及所述拖曳裝置的拖曳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水線面雙體船拖曳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片體結構(12)包括第一支板(121)與所述第一支板(121)下端固連的第一潛體(122),所述第一片體結構(12)上端與所述固定框梁(11)右側固連,使所述第一支板(121)傾斜預定角度;
所述第二片體結構(13)包括第二支板(131)和與所述第二支板(131)下端固連第二潛體(132),所述第二片體結構(13)上端與所述固定框梁(11)左側固連,使所述第二支板(131)傾斜預定角度,所述第二片體結構(13)與所述第一片體結構(12)關于所述固定框梁(11)中間位置的縱剖面對稱布置;
所述拖曳結構(22)與所述第一潛體(122)和所述第二潛體(132)可轉動連接,所述拖曳結構(22)與所述第一潛體(122)的連接處為第一拖曳點,所述拖曳結構(22)與所述第二潛體(132)的連接處為第二拖曳點,所述第一潛體(122)的軸線與所述小水線面雙體船模型重心所在橫剖面的交點即為所述第一拖曳點,所述第二潛體(132)的軸線與所述小水線面雙體船模型重心所在橫剖面的交點為所述第二拖曳點。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水線面雙體船拖曳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框梁(11)上設置沿其本體橫向分布的多個安裝位(111),調整所述第一片體結構(12)和所述第二片體結構(13)在所述固定框梁(11)上的安裝位(111),以調整所述第一片體結構(12)和所述第二片體結構(13)之間的間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926232.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