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電碳數據可信證明生成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902445.3 | 申請日: | 2022-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37550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艷松;王雷;王偉賢;李香龍;嚴嘉慧;張祿;鄭尚卓;李豪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國網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國網區塊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50/06 | 分類號: | G06Q50/06;G06F21/60;G06F21/64;G06F21/31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顏希文 |
| 地址: | 100032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區塊 數據 可信 證明 生成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電碳數據可信證明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01、從外部業務系統獲取源端業務數據,對源端業務數據進行處理以獲得電力流程信息數據;S102、將電力流程信息數據上傳到區塊鏈;S103、從區塊鏈獲取上鏈數據,基于上鏈數據計算用戶的綠電使用數據、碳減排數據和綠電消納數據;S104、根據綠電使用數據、碳減排數據和綠電消納數據分別生成綠電使用證明、碳減排證明和綠電消納證明,本方法一方面通過區塊鏈保護用戶電力流程信息數據的安全,另一方面基于上鏈數據提供數據可信證明,為企業提供有效背書,實現數據可信存證。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可信證明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電碳數據可信證明生成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的電力交易機制與碳交易機制之間存在壁壘,未形成暢通的協調機制,導致在供給端,兩個機制能夠獨立為再生能源電站提供獲取額外環境權益收益的渠道,因而存在重復激勵的問題;在需求端,兩個市場完全解耦運行,又使履約主題承擔了綠電消納和減碳的雙重約束。由于電力與碳排放具有密切的聯系,因此綠色電力交易與碳交易兩個市場間也存在著天然的聯系,然而目前市場上并沒有較為成熟的系統能夠實現綠色電力數據和相應的碳排放數據的有效管理,企業消納綠色電力、減少碳排放的相關數據缺乏可信度,導致企業缺少主動減排的動力,相關主管部門的碳監管難度大。
發明內容
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電碳數據可信證明生成方法,為用戶提供綠電使用證明和電碳減排證明,增強數據存證可信度,降低相關主管部門的碳監管成本。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電碳數據可信證明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01、從外部業務系統獲取源端業務數據,對源端業務數據進行處理以獲得電力流程信息數據;
S102、將電力流程信息數據上傳到區塊鏈;
S103、從區塊鏈獲取上鏈數據,基于上鏈數據計算用戶的綠電使用數據、碳減排數據和綠電消納數據;
S104、根據綠電使用數據、碳減排數據和綠電消納數據分別生成綠電使用證明、碳減排證明和綠電消納證明。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S101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201、與外部業務系統的接口進行適配并連接,通過接口獲取源端業務數據;
S202、根據所獲取的源端業務數據的類型,將源端業務數據輸入相應的預設算法進行計算,獲得相應的電力流程信息數據。
進一步的,所述外部業務系統包括電力數據中臺和電力交易平臺,所述電力公司數據中臺分別與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電力營銷系統相連接,所述源端業務數據包括用電客戶信息、日凍結用電信息、企業消納電量信息、電費結算信息、電量交易信息。
進一步的,步驟S103中,計算碳減排數據具體包括:基于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建立電碳轉換模型,以區塊鏈的上鏈數據作為模型變量,結合電力碳排放因子和用戶提交的其他類型能源變量,通過電碳轉換模型計算用戶碳減排數據。
進一步的,通過電碳轉換模型計算用戶碳減排數據,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301、判斷預置觸發條件是否被滿足,若滿足則進一步判斷是否符合預置響應規則,若符合預置響應規則則觸發智能合約;
S302、執行智能合約獲取區塊鏈的上鏈數據、電力碳排放因子和用戶提交的其他類型能源變量,計算用戶的碳減排數據;
S303、將智能合約輸出的碳減排數據計算結果推送至待驗證隊列,將待驗證隊列中的計算結果依序擴散到區塊鏈的各個節點進行簽名驗證。
進一步的,步驟S103中,計算綠電消納數據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國網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國網區塊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經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國網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國網區塊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90244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