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玉米/大豆套種旱作種植裝置及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885718.8 | 申請日: | 2022-07-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3676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04 |
| 發明(設計)人: | 閻旭東;劉青松;徐玉鵬;高揚;黃素芳;岳明強;肖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滄州市農林科學院;黃驊市豐茂盛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B49/06 | 分類號: | A01B49/06;A01B49/02;A01B49/04;A01C7/00;A01C7/20;A01G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盧嬌嬌 |
| 地址: | 061001 ***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玉米 大豆 套種 旱作 種植 裝置 方法 | ||
1.一種玉米/大豆套種旱作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在田地上進行起壟,其中壟寬為90-110cm,壟高為10-15cm,并在壟上進行覆膜;
在覆膜上的兩側各播種2行玉米,間距40cm(各距膜外沿30cm),株距13cm,或者一穴雙株播種,穴距26cm;
在寬行玉米之間播種4行大豆,其中大豆間距30-50cm,大豆-玉米之間的距離40-60cm;這樣形成窄行玉米間距40-50cm,寬行玉米間距220cm,中間4行大豆的種植模式,實現玉米密度4000株/畝,大豆密度10000株/畝。
2.一種玉米/大豆套種旱作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其應用完成權利要求1中起壟、覆膜、以及播種操作;
其包括機架、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旋耕刀輥、設置在所述機架上并與所述旋耕刀輥平行的從動轉軸和播種轉軸、設置在所述從動轉軸中部的起壟機構、設置在所述機架上并位于所述起壟機構后端的覆膜滾、以及設置在所述播種轉軸上并關于所述起壟機構對稱的兩組播種機。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大豆套種旱作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機架上設置有連接牽引機的連接架。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大豆套種旱作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壟機構包括對稱設置在所述從動轉軸上的兩個起壟錐盤、位于兩個所述起壟錐盤之間的彈簧;
其中在所述從動轉軸上開設有外螺紋,兩個所述起壟錐盤套設在所述從動轉軸上,并通過鎖緊螺母調節兩個所述起壟錐盤之間的間距。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玉米/大豆套種旱作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起壟錐盤的徑向設置有調節固定在所述從動轉軸上的鎖緊螺絲。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大豆套種旱作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滾的兩端通過連接板安裝在所述機架上,在所述覆膜滾上設置有PVC膜卷,在所述連接板的尾端設置有對PVC膜進行覆土封邊的覆土錐盤。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大豆套種旱作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種機包括玉米種箱和大豆種箱;
其中所述玉米種箱為穴播器;所述大豆種箱內設置有通過播種轉軸進行驅動的排種器;在所述大豆種箱的底部設置有多個連通排種器的排種管。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大豆套種旱作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從動轉軸的兩端設置有兩個覆膜軸鏈輪,在所述旋耕刀輥延伸出所述機架的兩端部設置有兩個第二鏈輪,在所述播種轉軸伸出所述機架的兩端部設置有兩個第一鏈輪,其中所述第一鏈輪、覆膜軸鏈輪、以及所述第二鏈輪之間通過鏈條傳動連接,并且所述第一鏈輪的外徑大于所述第二鏈輪的外徑。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玉米/大豆套種旱作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種箱的兩個穴播器間距小于所述覆膜滾的寬度,便于在所述起壟上播種玉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滄州市農林科學院;黃驊市豐茂盛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滄州市農林科學院;黃驊市豐茂盛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885718.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線束組件加工用旋轉裝置
- 下一篇:一種集篩選、去青皮于一體的核桃去皮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