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多無人機的數據收集模型優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876491.0 | 申請日: | 2022-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3345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克浩;戴文鋒;唐正;李曉柏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W24/02 | 分類號: | H04W24/02;H04W24/06;H04W28/02;H04B7/185 |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許蓮英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無人機 數據 收集 模型 優化 方法 | ||
1.一種基于多無人機的數據收集模型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引入多個地面節點位置以及多無人機軌跡模型,進一步構建每架無人機軌跡的約束條件,并構建時間離散化序列;
步驟2:構建每個地面節點傳輸功率變量的約束條件;
步驟3:構建每架無人機與每個地面節點之間的信道功率增益模型,構建每架無人機收集每個地面節點數據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模型;
步驟4:構建每架無人機與每個地面節點之間的數據傳輸規劃模型的約束條件;
步驟5:構建整個數據收集過程中每個地面節點的總數據量約束條件;
步驟6:構建每架無人機飛行能耗模型,進一步構建多架無人機飛行能耗模型;
步驟7:構建多個地面節點傳輸數據的總能耗模型;
步驟8:根據多無人機軌跡模型構建多無人機軌跡約束條件;根據節點傳輸功率模型構建傳輸功率約束條件;將無人機收集每個地面節點數據的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模型與數據傳輸規劃模型一同構建數據收集約束條件;將無人機飛行能耗模型與節點傳輸數據的總能耗模型構建系統能耗約束條件;將收集節點的最小數據量最大化作為優化目標,通過聯合優化算法優化每架無人機的軌跡、每架無人機的數據傳輸規劃、每架無人機的節點傳輸功率與每架無人機的數據收集時間,得到優化后每架無人機的軌跡、優化后每架無人機的數據傳輸規劃、優化后每架無人機的節點傳輸功率、優化后每架無人機的數據收集時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無人機的數據收集模型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1中所述多個地面節點位置表示為:
gk=(xk,yk)T,k=1,…,K
其中,gk表示第k個地面節點的水平位置,xk表示第k個地面節點的橫坐標,yk表示第k個地面節點的縱坐標,K表示地面節點的數量;
步驟1中所述多無人機軌跡模型表示為:
qu[n]=(xu[n],yu[n])T,n=1,…,N-1,u=1,…,U
其中,qu[n]表示第n個時隙時第u架無人機的軌跡位置,xu[n]表示第n個時隙時第u架無人機的軌跡位置的橫坐標,yu[n]表示第n個時隙時第u架無人機的軌跡位置的縱坐標,N-1表示時隙的數量,U表示無人機的數量;
多架無人機的飛行高度均為H;
步驟1中所述每架無人機軌跡模型的約束條件為:
qu[1]=qu[N],u=1,…,U
其中,Dmax代表單個時隙內無人機能夠飛行移動的最大距離且δ表示單個時隙的時間長度,Vmax表示無人機的最大飛行速度;ds代表無人機之間的最小安全距離,表示符號兩邊相互等價;
步驟1所述構建時間離散化序列,具體為:
Tf為無人機完成數據收集時間,每架無人機完成數據收集的時間相同,均為Tf;對其進行離散化處理,將Tf平均分為N-1個時隙,即Tf=(N-1)δ,δ為每一個時隙的時間長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無人機的數據收集模型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2所述每個地面節點傳輸功率模型中變量的約束條件,具體為:
0≤pk[n]≤Pmax
k=1,…,K
n=1,…,N-1
其中,Pmax為地面節點的最大數據傳輸功率,pk[n]表示第k個地面節點第n個時隙時的數據傳輸功率變量,K表示地面節點的數量,N-1表示時隙的數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理工大學,未經武漢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87649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銹層截面試樣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河口羽流染色實驗中的深度測量方法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