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船用增強聚乙烯材料、制備方法及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875894.3 | 申請日: | 2022-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9749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8 |
| 發明(設計)人: | 潘巖;王普 | 申請(專利權)人: | 泛海海工(山東)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3/06 | 分類號: | C08L23/06;C08L77/10;C08L23/28;C08K9/02;C08K7/06;C08K9/04;C08K7/10;C08J5/06 |
| 代理公司: | 青島科通知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73 | 代理人: | 張曉 |
| 地址: | 264000 山東省煙臺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增強 聚乙烯 材料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船用增強聚乙烯材料、制備方法及應用,按照重量份數,包括如下組分:高密度聚乙烯80?100份、低密度聚乙烯10?20份、改性納米碳纖維1?10份、改性納米芳綸纖維2?10份、改性納米氮化硅纖維1?10份、炭黑聚乙烯母料10?50份、UV聚乙烯母料5?20份、氯化聚乙烯10?20份、增韌劑1?4份、聚乙烯蠟1?5份。本發明材料高溫下機械性能提升幅度約60%;材料溫度在90℃以上機械性能仍能滿足船舶結構的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改性聚乙烯復合材料,特別涉及一種船用增強聚乙烯材料、制備方法及應用。
背景技術
我國漁業船舶發展現狀為:小型漁船多,大型船舶少;木質漁船多,鋼質漁船少。目前,國內長15m以下的各類小型漁業船舶大多數都是木船,少數為鐵船和玻璃鋼船等,隨著國家對低碳、節能、環保的日益重視,對水環境防污染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用戶對小型漁業船舶使用要求的提升,耐腐蝕、耐碰撞的聚乙烯船開始嶄露頭角,這種環保特性最好的新型船舶,有望成為小型漁業船舶領域替代木船、鐵船和玻璃鋼船的新一代船舶。
聚乙烯船體目前主要有兩種加工成型工藝:一是直接滾塑成型,二是先加工成聚乙烯板材后通過焊接形成船體結構。
滾塑工藝整體一次成型,無接縫,無內應力,不易變形,但受模具限制較大,船殼厚度小,無法建造長度大于12米的船舶。現有技術中長度12米以下的船舶使用海況較低,通常不超過2級海況,限制聚乙烯船舶的適合工況和使用范圍,成為聚乙烯船舶推廣的主要障礙。
焊接成型所用板材為加壓擠出,船體經模塊化熱成型,組裝焊接而成,工藝簡單,投資少,成本低,船型設計靈活,可做的更大;船舶整體強度,耐腐蝕,耐環境能力優于滾塑成型船舶。
現有技術中一些特殊需求,如在保證高強度的情況下,減輕船舶重量,對聚乙烯材料提出了新的挑戰。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發明的目的首先是提供一種質量輕、增強的船用聚乙烯材料。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船用增強聚乙烯材料,按照重量份數,包括如下組分:高密度聚乙烯80-100份、低密度聚乙烯10-20份、改性納米碳纖維1-10份、改性納米芳綸纖維2-10份、改性納米氮化硅纖維1-10份、炭黑聚乙烯母料10-50份、UV聚乙烯母料5-20份、氯化聚乙烯10-20份、增韌劑1-4份、聚乙烯蠟1-5份。
優選的是,高密度聚乙烯為伊朗石化HD7000F;低密度聚乙烯為燕山石化5200B。
優選的是,改性納米碳纖維為表面經氧等離子體處理過的納米碳纖維,改性納米芳綸纖維經硅烷偶聯劑改性得到,改性納米氮化硅纖維采用聚丙烯酰氯對納米氮化硅纖維接枝改性。
優選的是,炭黑聚乙烯母料中炭黑含量40-65%。
優選的是,UV聚乙烯母料中光穩定劑占UV聚乙烯母料的質量百分比為0.2-0.4%,抗氧劑占UV聚乙烯母料的質量百分比為0.1-0.3%,硅烷偶聯劑占UV聚乙烯母料的質量百分比為0.1-0.6%;光穩定劑為光穩定劑UV-326;抗氧劑為抗氧劑1001。
優選的是,增韌劑為馬來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接枝率≥0.5%)。
優選的是,氯化聚乙烯的數均分子量為8000-120000。
本發明還提供制備上述船用增強聚乙烯材料的方法,將各組分加入雙螺桿擠出機中擠出,水冷拉條切粒。
本發明還提供采用上述船用增強聚乙烯材料制造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將所述材料加入擠出機中,采用高壓擠出的方式生產出所需要的板材,根據船的外形和尺寸,切割,對所有構件預熱彎曲,利用焊條加熱焊接成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泛海海工(山東)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未經泛海海工(山東)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87589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