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暈痛舒緩膠囊處方及制備工藝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210872729.2 | 申請日: | 2022-07-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0554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7 |
| 發(fā)明(設計)人: | 孫邈;孫海申 | 申請(專利權)人: | 孫邈 |
| 主分類號: | A61K36/74 | 分類號: | A61K36/74;A61K9/48;A61P25/04;A61P2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允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03 | 代理人: | 王景禾 |
| 地址: | 46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舒緩 膠囊 處方 制備 工藝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暈痛舒緩膠囊處方及制備工藝,通過將川芎300g、荊芥200g、薄荷200g、細辛100g、白芷150g、防風100g、羌活150g、炙甘草50g、桃仁50g、紅花100g、白芍100g、鉤藤300g、菊花100g相互混合,以此制得中藥,祛風止痛、平肝化瘀效果相較于現有的中藥更好,能夠更好適用于風邪所致偏正頭疼以及頸項頭筒和巔頂頭痛;該一種暈痛舒緩膠囊處方及制備工藝,采用更加方便進行的制備工藝,使得其制備效率得以穩(wěn)定提升的同時,亦能夠確保其制得中藥的品質,制備周期更短。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制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暈痛舒緩膠囊處方及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中醫(yī)誕生于原始社會,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醫(y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后歷代均有總結發(fā)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醫(yī)學、韓國韓醫(yī)學、朝鮮高麗醫(yī)學、越南東醫(yī)學等都是以中醫(yī)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
中醫(y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jié)、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現有技術存在以下缺陷或問題:
1、現有的中藥制備工藝,制備流程繁瑣,周期長;
2、現有的中藥制劑處方,平肝化瘀、祛風止痛效果一般,而且藥性刺激較大,不適用于風邪所致偏正頭疼以及頸項頭筒和巔頂頭痛。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暈痛舒緩膠囊處方及制備工藝,以解決背景技術中所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的原料:川芎300g、荊芥200g、薄荷200g、細辛100g、白芷150g、防風100g、羌活150g、炙甘草50g、桃仁50g、紅花100g、白芍100g、鉤藤300g、菊花100g。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首先對上述原料進行稱重、凈選處理,完畢后的原料擺盤備用;
步驟二:將上述原料中的川芎粉碎成細粉;
步驟三:將荊芥、白芷、防風、羌活、炙甘草、桃仁、紅花、白芍和鉤藤九味原料加水煎煮三次;
步驟四:加入上述川芎細粉,并且混合均勻攪拌;
步驟五:將攪拌后的原料依次進行低溫干燥、粉碎處理;
步驟六:將處理過后的原理進行裝入膠囊,制成1000粒;
步驟七:將膠囊進行拋光處理,并且抽取產品檢驗,之后檢驗合格的產品依次進行內包和外包;
步驟八:對外包好的產品進行留樣藥檢,最后入庫儲存。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原料中的荊芥、白芷、防風、羌活、炙甘草、桃仁、紅花、白芍和鉤藤進行提取濃縮處理,所述荊芥、白芷、防風、羌活、炙甘草、桃仁、紅花、白芍和鉤藤第一次加入5倍量水煎煮2小時倒出,所述荊芥、白芷、防風、羌活、炙甘草、桃仁、紅花、白芍和鉤藤第二次加入三倍量水煎煮1小時倒出,所述荊芥、白芷、防風、羌活、炙甘草、桃仁、紅花、白芍和鉤藤第三次加入薄荷、菊花和細辛,且加入兩倍量水煎煮半小時倒出。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原料先進行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真空度3.3-6.6kPa,70℃)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1.30(60℃),后再加入川芎細粉混合。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粉碎為80目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孫邈,未經孫邈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87272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