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網絡互通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868313.3 | 申請日: | 2022-07-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46014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45/50 | 分類號: | H04L45/50;H04L45/00;H04L45/30;H04L45/76;H04L12/4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0052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網絡 互通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提供一種網絡互通方法及裝置,該方法應用于第一網絡設備,第一網絡設備已部署第一網絡業務,第二網絡設備已與第一網絡設備建立第一隧道,第一隧道的起點為第二網絡設備,第一隧道的終點為第一網絡設備,第二網絡設備已部署第二網絡業務,該方法包括:通過第一隧道,接收第二網絡設備發送的第一業務報文,該第一業務報文包括第一隧道的第一出口標識符;若第一出口標識符歸屬于本地已建立的EVPN HUB業務模型的第一標識且第一出口標識符與第一網絡業務關聯,則向第一網絡業務發送第一業務報文,以使得第一網絡業務根據自身業務的轉發策略對第一業務報文進行轉發處理。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網絡互通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L2VPN是基于MPLS的二層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虛擬專用網絡)技術。L2VPN將二層數據(如以太網數據幀)封裝成可在IP或MPLS網絡中傳送的分組,通過IP路徑或MPLS隧道轉發。接收端對分組進行解封裝操作后恢復原始的二層數據,從而實現二層數據跨越IP或MPLS網絡在不同站點間透明地傳送。
當前,L2VPN既可以提供點到點的連接技術,也可以提供多點間的連接技術。例如,點到點的連接技術稱為虛擬專線服務(英文:Virtual Private Wire Service,簡稱:VPWS),點到多點的連接技術稱為虛擬專用局域網服務(英文:Virtual Private LANService,簡稱:VPLS)、虛擬擴展局域網(英文: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簡稱:VXLAN)。
近年來,由于軟件定義網絡(英文:Software Defined Network,簡稱:SDN)技術的興起,以及5G技術的發展,運營商普遍需要擴容或者升級原有的核心網絡,以支持新型的網絡結構。在對核心網絡升級過程中,可能存在多種業務類型網絡互通的場景。
如圖1所示,圖1為現有多種業務類型網絡互通示意圖。在圖1中,A-Leaf側網絡設備部署的為以太網虛擬專用網絡(英文: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簡稱:EVPN)VXLAN網絡,而B-Leaf側網絡設備需要接入多臺服務器等設備以滿足SDN網絡需求,部署的為EVPN VPLS網絡,利用EVPN VPLS網絡的點到多點的特點完成多服務器接入。
當這兩種業務類型的網絡需要實現互通時,優先采用二層交換技術,在VXLAN網絡與VPLS網絡之間部署二層交換機,將VXLAN網絡側的流量與VPLS網絡側的流量引入二層交換機,采用二層交換的方式交換兩個網絡側的流量。
上述方案即使可以實現多種業務類型網絡的互通,但是,也引發下述缺陷:現有多業務種類型網絡的互通必將引入固定設備,增加網絡成本。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網絡互通方法及裝置,用以解決現有多種業務類型網絡互通方案中,將引入固定設備,增加網絡成本的問題。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網絡互通方法,所述方法應用于第一網絡設備,所述第一網絡設備已部署第一網絡業務,第二網絡設備已與所述第一網絡設備建立第一隧道,所述第一隧道的起點為所述第二網絡設備,所述第一隧道的終點為所述第一網絡設備,所述第二網絡設備已部署第二網絡業務,所述方法包括:
通過所述第一隧道,接收所述第二網絡設備發送的第一業務報文,所述第一業務報文包括所述第一隧道的第一出口標識符;
若所述第一出口標識符歸屬于本地已建立的EVPN HUB業務模型的第一標識且所述第一出口標識符與所述第一網絡業務關聯,則向所述第一網絡業務發送所述第一業務報文,以使得所述第一網絡業務根據自身業務的轉發策略對所述第一業務報文進行轉發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86831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