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立式換熱器及空調機組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867662.3 | 申請日: | 2022-07-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28987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宗信;王小勇;張營;盧杏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7/16 | 分類號: | F28D7/16;F28F9/24;F25B4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 11323 | 代理人: | 任洋舟;廉振保 |
| 地址: | 51907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立式 換熱器 空調 機組 | ||
1.一種立式換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殼體(1),沿所述殼體(1)的上端至所述殼體(1)的下端方向,所述殼體(1)內形成有依次連通的氣液分離區域(11)、換熱區域(12)和集氣區域(13);
氣液分離機構,所述氣液分離機構設置于所述氣液分離區域(11)內;
換熱機構,所述換熱機構設置于所述換熱區域(12)內;
通氣管(2),所述氣液分離區域(11)和所述集氣區域(13)通過所述通氣管(2)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液分離機構包括第一螺旋板(31),所述第一螺旋板(31)設置于所述氣液分離區域(11)內,且所述第一螺旋板(31)在所述氣液分離區域(11)內形成第一螺旋流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氣管(2)上設置有過氣孔(21),至少部分所述過氣孔(21)均設置于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內,且所述過氣孔(21)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板(31)對應的螺旋線的下方。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液分離機構還包括擋氣板(32),所述擋氣板(32)設置于所述第一螺旋板(31)和所述換熱區域(12)之間,且所述擋氣板(32)上設置有用于制冷劑通過的過孔(32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氣板(32)上形成有流動區域(322)和通過區域(323),所有所述過孔(321)均勻分布于所述通過區域(323)內,所述第一螺旋流道的下端指向所述流動區域(32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氣板(32)為圓形,且所述流動區域(322)所對應的圓心角的角度范圍為30°至150°。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板(31)的螺旋角的角度范圍為30°至80°。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通氣管(2)的軸線方向,所述第一螺旋板(31)的螺距逐漸增加。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機構包括:
上制冷劑隔板(41),所述上制冷劑隔板(41)設置于所述殼體(1)內以分隔所述氣液分離區域(11)和所述換熱區域(12);
下制冷劑隔板(42),所述下制冷劑隔板(42)設置于所述殼體(1)內,且所述下制冷劑隔板(42)設置于所述上制冷劑隔板(41)的下方以分隔所述換熱區域(12)和所述集氣區域(13);
換熱管(43),至少部分所述換熱管(43)貫穿所述上制冷劑隔板(41)與所述氣液分離區域(11)連通,至少部分所述換熱管(43)貫穿所述下制冷劑隔板(42)與所述集氣區域(13)連通。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機構還包括:
上制冷劑分配板(44),所述上制冷劑分配板(44)與所述上制冷劑隔板(41)共同圍成上制冷劑分配腔(45);
下制冷劑分配板(46),所述下制冷劑分配板(46)與所述下制冷劑隔板(42)共同圍成下制冷劑分配腔(47);
所述氣液分離區域(11)和所述下制冷劑分配腔(47)之間、所述下制冷劑分配腔(47)和所述上制冷劑分配腔(45)之間、所述上制冷劑分配腔(45)和所述集氣區域(13)之間分別通過所述換熱管(43)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867662.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