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干熱巖地熱與頁巖氣合采系統及其建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859794.1 | 申請日: | 2022-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8271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子威;尹立坤;楊立明;范翼帆;張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3/26 | 分類號: | E21B43/26;E21B43/30;E21B43/34;F24T1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許天越 |
| 地址: | 100038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干熱巖 地熱 頁巖 氣合采 系統 及其 建造 方法 | ||
1.一種干熱巖地熱與頁巖氣合采系統,適用于頁巖層(2)下部發育有干熱巖層(4)的地質條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熱井注入站(5),設置在地面上;所述地熱井注入站(5)連接有低溫水管路,所述低溫水管路直接延伸至所述干熱巖層(4);所述地熱井注入站(5)通過所述低溫水管路向所述干熱巖層(4)注入低溫水;頁巖氣井,設置有集成抽取設備(10),所述集成抽取設備(10)包含抽取泵和氣水分離設備,所述集成抽取設備(10)連接有水氣混合管路,所述水氣混合管路延伸至所述頁巖層(2);
夾層熱流運移通道(18),設置在所述頁巖層(2)和所述干熱巖層(4)之間,所述夾層熱流運移通道(18)的一端連通所述頁巖層(2),所述夾層熱流運移通道(18)的另一端連通所述干熱巖層(4);
頁巖氣運輸管線(13),與所述氣水分離設備出氣口連接;所述頁巖氣運輸管線(13)適于向外輸送頁巖氣;
熱水管線(22),與所述氣水分離設備出水口連接;所述熱水管線(22)適于向外輸送高溫水;
所述低溫水管路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連的地熱井直井段(6)、地熱井彎折段(7)和地熱井水平段(8),地熱井直井段(6)沿豎直方向設置,地熱井水平段(8)在干熱巖層(4)內呈水平方向設置;地熱井水平段(8)間隔設置有地熱井射孔口(9);
所述水氣混合管路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連的頁巖氣井直井段(14)、頁巖氣井彎折段(15)和頁巖氣井水平段(16),頁巖氣井直井段(14)沿豎直方向設置,頁巖氣井水平段(16)在頁巖層(2)內呈水平方向設置;頁巖氣井水平段(16)間隔設置有頁巖氣井射孔口(17);
在頁巖氣井直井段(14)和頁巖氣井彎折段(15)的內部設置有頁巖氣井內管,所述頁巖氣井內管的外壁與頁巖氣井直井段(14)和頁巖氣井彎折段(15)的內壁之間存在間隔;所述頁巖氣井內管用于輸送所述高溫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干熱巖地熱與頁巖氣合采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地熱轉化站(21),所述地熱轉化站(21)的入口端與所述熱水管線(22)連接,所述地熱轉化站(21)的出口端通過冷水管線(20)與所述地熱井注入站(5)連接;所述地熱轉化站(21)用于將所述高溫水的熱能轉換后生成所述低溫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干熱巖地熱與頁巖氣合采系統,其特征在于,從俯視方向觀察,地熱井射孔口(9)的壓裂區域和頁巖氣井射孔口(17)的壓裂區域至少部分重合,形成重合區域,夾層熱流運移通道(18)位于所述重合區域內。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干熱巖地熱與頁巖氣合采系統,其特征在于,在頁巖層(2)和干熱巖層(4)之間具有夾層(3),夾層熱流運移通道(18)內設置有保溫套管,所述夾層熱流運移通道(18)貫穿夾層(3)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干熱巖地熱與頁巖氣合采系統,其特征在于,地熱井水平段(8)與頁巖氣井水平段(16)相平行。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干熱巖地熱與頁巖氣合采系統,其特征在于,地熱井水平段(8)與頁巖氣井水平段(16)相向設置。
7.一種采用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干熱巖地熱與頁巖氣合采系統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確定施工區域符合頁巖層(2)下部發育有干熱巖層(4)的地質條件;
S2:開鉆地熱井,沿豎向鉆出地熱井直井段(6),地熱井直井段(6)貫穿頁巖層(2),至干熱巖層(4)頂板上方開始造斜,形成地熱井彎折段(7),至調整為平向鉆進后鉆出地熱井水平段(8);
S3:向地熱井內下入具有射孔口的水力壓裂套管,使水力壓裂套管進入地熱井水平段(8);
S4:開鉆頁巖氣井,沿豎向鉆出頁巖氣井直井段(14),至頁巖層(2)頂板上方開始造斜,形成頁巖氣井彎折段(15),至調整為平向鉆進后鉆出頁巖氣井水平段(16);
S5:向頁巖氣井內下入具有射孔口的水力壓裂套管,使水力壓裂套管進入頁巖氣井水平段(16);
S6:開鉆夾層熱流運移通道(18),使夾層熱流運移通道(18)經過地熱井水平段(8)和頁巖氣井水平段(16)的射孔口所朝向區域;之后封堵夾層熱流運移通道(18)井口;
S7:對地熱井水平段(8)和頁巖氣井水平段(16)進行水力壓裂操作,
使相應射孔口與夾層熱流運移通道(18)之間形成壓裂裂縫網絡(19);
S8:在地熱井井口修建地熱井注入站(5),在頁巖氣井井口修建抽取泵并連接氣水分離裝置,并建造連接于氣水分離裝置和地熱井注入站(5)之間的地熱轉化站(2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85979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