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混合增強相的鎂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837901.0 | 申請日: | 2022-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05870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03 |
| 發明(設計)人: | 孫中剛;薛夢涵;戴國慶;郭艷華;馮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3C24/08 | 分類號: | C23C24/08;C22F1/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行高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404 | 代理人: | 王培松 |
| 地址: | 211816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合 增強 復合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混合增強相的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S1、按照預設程序和參數,從鎂合金基板的一端開始進行攪拌摩擦處理,并采用同軸送粉的方式從攪拌頭輸入增強相顆粒,在攪拌摩擦處理的同時,同步將增強相顆粒送入鎂合金基板中,直至攪拌摩擦處理至鎂合金基板的另一端,得到第一復合體;
其中,通過攪拌摩擦處理使鎂合金基板的晶粒細化至第一晶粒尺寸區間,使增強相顆粒和鎂合金基板形成混合;
S2、對第一復合體進行多次攪拌摩擦處理,得到第二復合體;
其中,通過攪拌摩擦處理使鎂合金基板的晶粒細化至第二晶粒尺寸區間,并使增強相顆粒在鎂合金基板中均質化;
S3、對第二復合體進行固溶熱處理,使增強相顆粒固溶于鎂合金基板中,同時使晶粒發生再結晶和長大,得到混合增強相的鎂基復合材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增強相的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中,第一晶粒尺寸區間為1~10μ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增強相的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第二晶粒尺寸區間為0.5~5μ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增強相的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中,攪拌摩擦處理的工藝參數如下:
攪拌頭的轉動速度為500~1400r/min,前進速度為2~60mm/min,壓入量為0.1~1mm,攪拌針與鉛垂方向之間傾斜角度為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增強相的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中,輸入增強相的送粉速率為6~8g/min。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增強相的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對第一復合體進行攪拌摩擦處理,處理次數為2~5次。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增強相的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攪拌摩擦處理的工藝參數如下:
攪拌頭的轉動速度為1000~1400r/min,前進速度為40~80mm/min,壓入量為0.1~1mm,攪拌針與鉛垂方向之間傾斜角度為1~2°。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增強相的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中,固溶熱處理的過程如下:
將第二復合體置于預熱到500~530K熱處理爐,在CO2保護氣氛中,以75~80K/h的升溫速率升溫2h至溫度為650~690K,并保溫10h,之后空冷至室溫。
9.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混合增強相的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強相顆粒為B4C、WC、SiC、Si3N4和Al2O3顆粒的一種或多種混合。
10.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混合增強相的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強相顆粒的粒徑為1~5μm。
11.一種鎂基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采用權利要求1-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混合增強相的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制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工業大學,未經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83790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