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老葉的冬紅茶的加工制備方法及冬紅茶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825270.0 | 申請日: | 2022-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7685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4 |
| 發明(設計)人: | 陳羅君;高銀祥;徐天星;姚麗萍;饒軍;樊耀林;饒雨;劉爽 | 申請(專利權)人: | 修水縣茶葉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A23F3/12;A23F3/08 |
| 代理公司: | 南昌旭瑞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6150 | 代理人: | 曹遠龍 |
| 地址: | 332000 江西省***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紅茶 加工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老葉的冬紅茶的加工制備方法及冬紅茶,包括以下步驟:1)采摘:當連續3天最低氣溫低于4℃時,采摘冬季茶樹上的老葉;2)揉捻:將采摘的茶葉進行揉捻;3)發酵:對揉捻后的茶葉進行發酵;4)干燥:對發酵后的茶葉進行干燥。本發明通過采摘特定時期的冬季茶樹頂端上的2葉1芽以下的老葉作為原料,并創造性的提出在揉捻之前先對茶葉進行蘇醒、粉碎和/或在揉捻過程當中加入蘇醒茶葉的處理方式,并對揉捻和發酵2個關鍵工序進行優化,使得茶葉內物質釋放、反應和發酵充分,相比于采用傳統紅茶制備工藝來制備冬紅茶,極大提升了冬紅茶的茶香、口感和茶色,制備出較為上乘品質的冬紅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制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老葉的冬紅茶的加工制備方法及冬紅茶。
背景技術
紅茶起源于我國,在六大茶類中因品質獨特、廣受消費者青睞并在國際茶葉貿易中占80%份額而獨樹一幟。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國紅茶產量逐年上升,產品種類更加豐富。
紅茶屬全發酵茶類,加工工藝對紅茶品質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紅茶品質的形成是各個工序中理化反應的綜合結果。冬紅茶是采用冬季茶葉制備而成,由于冬季茶葉的特殊性,目前采用傳統紅茶制備工藝制備得到的冬紅茶很難得到上乘品質,常遇到茶香不足、湯色不良、口感欠佳(如有青味)等問題。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老葉的冬紅茶的加工制備方法及冬紅茶,旨在解決背景當中的至少一技術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當中的一種基于老葉的冬紅茶的加工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采摘
當連續3天最低氣溫低于4℃時,采摘冬季茶樹上的老葉,所述老葉為冬季茶樹頂端上的2葉1芽以下的葉片;
2)揉捻
將采摘的茶葉進行揉捻,以通過外力使茶葉細胞破碎;
3)發酵
對揉捻后的茶葉進行發酵;
4)干燥
對發酵后的茶葉進行干燥;
此外,所述加工制備方法還包括以下方式當中的任一種或多種:
方式一:在2)揉捻的步驟之前,還包括:將采摘的茶葉進行蘇醒處理;
方式二:在2)揉捻的步驟當中,中途加入經過蘇醒處理的茶葉后繼續揉捻;
方式三:在2)揉捻的步驟之前,還包括:將采摘的茶葉用粉碎機粉碎;
其中,蘇醒處理步驟包括:
將采摘的茶葉置于20-25℃的溫度下和50%-70%的濕度下蘇醒20-20.5小時;
其中,在所述的2)揉捻的步驟當中,所述方式一和所述方式二對應的揉捻時長為1.5-3小時,所述方式三對應的揉捻時長為8-15分鐘。
優選地,當所述加工制備方法包括所述方式二時,所述的2)揉捻的步驟包括:
將采摘的茶葉進行揉捻,并在揉捻時長達到30分鐘時加入經過蘇醒處理的茶葉后繼續揉捻,總揉捻時長達到2-3小時。
優選地,所述的3)發酵的步驟具體包括:
對揉捻后的茶葉進行首次發酵,首次發酵的發酵溫度為20-25℃、發酵濕度為90-98%及發酵時間為1.5-2.5小時;
對首次發酵后的茶葉進行二次揉捻,二次揉捻的揉捻時長為50-80分鐘;
通過篩網對二次揉捻后的茶葉進行篩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修水縣茶葉科學研究所,未經修水縣茶葉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82527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