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金葉酸棗嫁接及培育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804579.1 | 申請日: | 2022-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98249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2 |
| 發明(設計)人: | 馬榮申;杜憲臣;趙紅艷;程劍;董紅偉;吳麗杰;雷勝明;董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樸潤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2/30 | 分類號: | A01G2/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000 山東省濟***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金葉 酸棗 嫁接 培育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金葉酸棗嫁接及培育方法,具體包括下列步驟:步驟一、制備砧木;步驟二、制備接穗;步驟三、制作砧木切口;步驟四、嫁接;步驟五、后續管理。本發明涉及金葉酸棗嫁接及培育技術領域,具體提供了一種金葉酸棗嫁接及培育方法,相較于傳統的嫁接及培育方法,本發明的加工工藝相對簡單,操作規范性好,可有效的提高嫁接作業的成活率,降低嫁接作業的勞動強度和成本,同時還可有效的降低嫁接作業對接穗母體的損傷,避免因嫁接作業對母體植被發育造成影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金葉酸棗嫁接及培育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金葉酸棗嫁接及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金葉酸棗的培育過程中,為了提高金葉酸棗植株發育速度,滿足盆景等使用需要,往往是通過嫁接方式獲得植株直徑較大的金葉酸棗個體,但在實際的嫁接作業中發現,傳統嫁接工藝雖然可滿足嫁接作業的需要,但嫁接作業時對水肥管理工作相對混亂,缺乏科學有效的操作流程,從而造成當前在進行嫁接作業時的勞動強度大,成本相對較高,且嫁接后的成活率相對較低,同時也導致對嫁接母體造成較大的損傷,不利于金葉酸棗母體的生長和發育,因此針對這一問題,迫切需要開發一種全新的金葉酸棗嫁接工藝,以滿足實際使用的需要。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為彌補上述現有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的金葉酸棗嫁接及培育方法。
本發明提供如下的技術方案: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金葉酸棗嫁接及培育方法,具體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一、制備砧木:選擇至少一年生,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直徑不小于1厘米的同科植物作為砧木,在嫁接前15~30天,首先對砧木進行追加水肥,增強砧木植株的營養,然后在砧木植株距離地面8~10厘米以上位置剪除,并由保鮮膜對切口進行包覆保護,然后將砧木培養5~10天,并至切口愈合后備用;
步驟二、制備接穗:在氣溫為10℃~25℃時,從金葉酸棗母株上截取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生長1~2年期的枝條作為母體,然后將切口通過保鮮膜進行包覆后,將截取的母體在溫度為0℃~5℃、空氣濕度為80%~90%的環境中進行保存,并在進行嫁接前1~3小時內,從母體上截取長度為4~6厘米,并具備1~3個芽的枝條段作為接穗,然后在制備好的接穗后表面上切出與接穗軸線呈15°~45°夾角的坡口,且坡口長度為2~3厘米,坡口最薄位置處切屑量為接穗直徑的2/3~3/4,在與坡口對應的接穗前表面切出度為0.5~1.5厘米,與接穗軸線呈15°~30°夾角的小切面,然后使用殺菌液對接穗上各切口位置進行浸泡殺菌,浸泡時間為10~30分鐘,然后用去離子水對接穗進行清理后用保鮮膜對接穗接口進行包覆保護;
步驟三、制作砧木切口:在進行接穗制備過程中,同時在砧木較光滑一側位置處,沿與砧木橫截面垂直方向切削一條深度為2~4厘米,并與砧木軸線呈15°~45°的切口,其中切口與砧木側表面最小距離為砧木直徑的1/4~1/3,并將切口位于砧木外表面一側自上而下1/3~1/2長度部分的木質部切出,并對砧木樹進行保存;
步驟四、嫁接:完成步驟三的操作后,將接穗從保鮮膜中取出,并根據砧木上切口的面積對接穗的坡口寬度進行修正,然后將接穗通過坡口插入到砧木的切口內,并使接穗的坡口和小切面與砧木切口兩側表面相抵,最后由砧木預留的樹皮對接穗進行包覆,然后綁帶對砧木切口進行緊固定位,再由保鮮膜對砧木及接穗外表面包覆,且保鮮膜包覆至少三層,然后在保鮮膜外表面包覆至少一層厚度為0.1~0.5毫米的塑料膜;
步驟五、后續管理:完成步驟四的操作后,保持砧木生長基質含水量為15%~20%,并對砧木通過輸液方式持續補充養分,同時對砧木上萌發的蘗芽進行清理,并在40~50天內待嫁接接口愈合后,將塑料膜、保鮮膜拆綁帶進行拆除,然后每隔7~15天對砧木接口位置噴淋濃度為10%~30%的無機肥,每隔4~15天對砧木接口位置噴淋醫用青霉素或鏈霉素進行殺菌,直至接穗萌發新芽長度達到10~15厘米為止,并在接穗萌發新芽長度達到10~15厘米后,對萌發的新芽頂端進行修剪即可。
進一步的,所述砧木選擇為白酸棗和榔酸棗中的任意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樸潤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山東樸潤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80457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