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產丁酸菌的培養裝置及培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791708.8 | 申請日: | 2022-07-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09395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3 |
| 發明(設計)人: | 馬靈燕;肖英平;楊華;呂文濤;汪雯;肖興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C12M1/38 | 分類號: | C12M1/38;C12M1/36;C12M1/34;C12M1/00;C12N1/20;C12R1/01 |
| 代理公司: | 成都海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357 | 代理人: | 龐啟成 |
| 地址: | 310021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丁酸 培養 裝置 方法 | ||
1.一種產丁酸菌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層培養架(1);
設置于所述第一層培養架(1)上的初級培育腔(2);
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第一層培養架(1)下方的第二層培養架(3);
設置于所述第二層培養架(3)上且與初級培育腔(2)之間相互連通的次級培育腔(4);
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第二層培養架(3)下方的第三層培養架(5);
安裝于所述第三層培養架(5)上的集菌筒(6);
以及設置于集菌筒(6)中且與次級培育腔(4)相互連通的緩培組件(7),所述緩培組件(7)上開設有供丁酸菌菌液排出至集菌筒(6)的開口(8)。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產丁酸菌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級培育腔(2)和次級培育腔(4)均為內部開設有空腔的透明球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產丁酸菌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級培育腔(2)和次級培育腔(4)上均設置有培養液補充接口(9)和觀測組件(10),初級培育腔(2)設置有連接丁酸菌菌液箱的菌種補充接口(11),其中,觀測組件(10)用于觀測兩個培育腔中的菌液量、丁酸菌濃度以及丁酸菌生長狀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產丁酸菌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層培養架(1)和所述第二層培養架(3)之間以及所述第二層培養架(3)和所述第三層培養架(5)之間均設置有相向延伸并用于支撐的立柱,相互接觸的立柱之間通過螺栓和螺母配合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產丁酸菌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層培養架(1)和第二層培養架(3)之間以及第二層培養架(3)和第三層培養架(5)之間均設置有支撐組件(12),所述支撐組件(12)包括桿體(13)、套筒(14)和插銷(15),桿體(13)和套筒(14)上均開設有位置一致的通孔,桿體(13)插接于套筒(14)中,插銷(15)插接于通孔中,用于鎖緊套筒(14)和桿體(13)。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產丁酸菌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培組件(7)包括支架(16);
設置于所述集菌筒(6)內部的離心腔(17),所述離心腔(17)中容納有丁酸菌菌液;
旋轉連接于所述離心腔(17)下方且通過所述支架(16)固定連接于所述集菌筒(6)上的電機(19)外罩(18);
安裝于所述電機(19)外罩(18)中且輸出端連接所述離心腔(17)的電機(19),所述電機(19)用于驅動所述離心腔(17)旋轉;
設置于所述電機(19)輸出軸上的減速器(20)。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產丁酸菌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層培養架(1)上設置有兩個初級培育腔(2),第二層培養架(3)上設置有兩個次級培育腔(4),初級培育腔(2)與次級培育腔(4)之間通過直管(21)一一對應連通,兩個次級培育腔(4)通過Y型管(22)連通緩培組件(7)。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產丁酸菌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21)和Y型管(22)上串聯連接有彎管(23)或囊體,用以緩沖菌液進入次級培育腔(4)或離心腔(17)的速度,
在所述直管(21)朝向所述初級培育腔(2)內的一端上還連接有弱菌阻擋件(27),所述弱菌阻擋件(27)用于降低所述初級培育腔(2)內的體弱菌或者死菌進入到所述次級培育腔(4)內的概率,
所述弱菌阻擋件(27)為上端較大下端較小的喇叭狀結構,
所述弱菌阻擋件(27)較大的一端與所述直管(21)相連,或者,所述弱菌阻擋件(27)較小的一端與所述直管(21)相連,進一步的,所述弱菌阻擋件(27)為設置有若干網孔的網孔板狀結構或者采用紗布制得,所述弱菌阻擋件(27)上的網孔目數為80-150目。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產丁酸菌的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級培育腔(2)和次級培育腔(4)球體下半部分的外圍均環繞有氣管(24),氣管(24)通過管道連接有氣泵(25)和加熱器(26)。
10.一種丁酸菌培養方法,采用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產丁酸菌的培養裝置進行丁酸菌的培養:包括以下步驟:
S1:將丁酸菌菌液以及培養液注入所述初級培育腔(2)中培育一定時長獲得初級菌液;
S2:打開所述初級培育腔(2)和所述次級培育腔(4)之間連接管道上的閥門,初級菌液注入所述次級培育腔(4)中培育一定時長獲得次級菌液;
S3:打開所述次級培育腔(4)和所述緩培組件(7)之間連接管道上的閥門,次級菌液注入所述緩培組件(7)中;
S4:所述緩培組件(7)向所述集菌筒(6)中溢出高密度菌液;
在所述步驟S2中,還包括第一弱菌剔除步驟:在打開所述初級培育腔(2)和所述次級培育腔(4)之間連接管道上的閥門時,當所述初級培育腔(2)的液面達低于所述弱菌阻擋件(27)的上緣,并且液面距離時所述弱菌阻擋件(27)的上緣高度為所述弱菌阻擋件(27)高度的1/3時,關閉閥門,然后在所述弱菌阻擋件(27)內補入新的培養液,直至到達所述弱菌阻擋件(27)的上緣,保持2-5小時,然后再次開啟閥門,直至所述初級培育腔(2)內的液面高度為所述弱菌阻擋件(27)高度的1/15~1/10時關閉閥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未經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791708.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