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木麻黃+大葉相思混交林造林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760906.8 | 申請日: | 2022-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9128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8 |
| 發明(設計)人: | 周毅;魏龍;郭樂東;葉程;葉林昌;蘇宇喬;甘先華;張衛強;李大鋒;黃芳芳;李一凡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A01G23/00;A01G7/06;A01C21/00;C05G1/00;C05G5/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深川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6058 | 代理人: | 覃海芬 |
| 地址: | 5100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木麻黃 相思 混交林 造林 方法 | ||
1.一種木麻黃+大葉相思混交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五個步驟:
步驟一:所述根據混交造林的需求對木麻黃以及大葉相思的苗木進行選取,木麻黃與大葉相思的比例為1∶3,混交方式為行狀混交,造林前,將木麻黃苗木根系蘸黃泥漿;
步驟二:所述混交造林前需要進行穴墾整地,每穴施土雜肥料3kg,穴內放客土和加入鈣鎂磷肥進行攪拌均勻,并在一定的時期進行發酵,其中客土為23kg、鈣鎂磷肥0.3kg,造林行株為2m×2m;
步驟三:所述對幼林進行管理,對混交林地進行及時除草,除草之后才能促進幼樹生長可提高林分生長量,能提前郁閉,每年除草2次,一般擴穴除草50~100cm,淺鋤深度4~9cm,在4月與5月份除草1次,8月與9月份除草1次,連續除草3次,每年除草之后進行施肥,每年施肥2次;
步驟四:所述造林后連續撫育,每年需要對造林進行林木的胸徑、樹高測量、冠幅以及蓄積量,調查成活率、生長量,以后逐年調查保存率與生長量,調查青枯病危害情況;
步驟五:所述對混交林林地的土壤PH值、有機質、土壤容重、全量N、P、K,速效含量N、P、K等肥力指標進行測定比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木麻黃+大葉相思混交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選取的木麻黃為優樹無性系水插苗,苗木用小枝水插出根后移植于菅養袋培育至苗高為43cm、苗徑為0.5cm,大葉相思選取為實生營養袋苗,苗齡為7個月,苗高為24cm、苗徑為0.4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木麻黃+大葉相思混交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林環境為在下雨后陰天,趁土壤濕潤開始造林,黃泥漿是用94%的黃紅壤、6%的水牛鮮大便和1.5%的鈣鎂磷攪拌均勻,然后加水而制成,將大葉相思容器袋子底下塑料膜撕破,造林后苗木根系才能及時吸收到土壤的水分和營養,加快根系伸展,造林時,苗木要放在穴中扶正,然后分層填土,用雙腳踩實,再將穴面松土壅成面包型,以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木麻黃+大葉相思混交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開穴規格為50cm×50cm×35cm,施肥時在距樹木20cm處挖個小穴施肥,第二年每次每穴施尿素0.2kg與復合肥0.3kg,第三年每次每穴施尿素0.2kg和復合肥0.2kg,第三年每次每穴施尿素0.2kg和復合肥0.3kg,每次施肥后,要用細土覆蓋肥料,可避免肥料蒸發,以免影響幼樹生長。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木麻黃+大葉相思混交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查時使用三杯風向風速儀測定混交林外空曠區以及混交林內的風速,測試次數為10次,土壤肥力指標調查在木麻黃和大葉相思混交林地內,按品字型挖出6個土壤剖面,深45cm,選出3個為樣本,其它調查剖面為參照比較樣本,并按照調查剖面記載土層厚度、土層質地和結構,然后用環刀發分層取樣,即0~15cm為一層、20~35cm為一層,迅速將環刀內濕土裝入鋁盒中,帶回室內,按照常規方法測定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未經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760906.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精軋機前導衛短行程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種上翻門安裝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