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收纖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759980.8 | 申請日: | 2022-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24848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4 |
| 發明(設計)人: | 梁佳雨;楊政;王巍巍;韓建會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瑞祺皓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6/44 | 分類號: | G02B6/44;H04Q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王月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收纖系統,包括機架;多個收纖模組;出纖模組,包括上部理纖模組和下部理纖模組,上部理纖模組和下部理纖模組轉動連接,上部理纖模組的底部和下部理纖模組的頂部上均設有過線槽,上下相對的過線槽構成第一通孔,出纖模組和收纖模組設于機架的同一側,多個收纖模組間隔地設于出纖模組的外側。將光纖從收纖模組的出纖口拉出,然后轉動上部理纖模組,使得上部理纖模組和下部理纖模組之間的第一通孔的間隙增大,將光纖的插頭穿過上部理纖模組和下部理纖模組之間的間隙,最后將光纖插入自動配纖裝置的光纖適配器,完成了光纖的裝配,光纖在空間上沒有交錯纏繞的現象,安裝多個收纖模組可以在機架空間一定的條件下,達到擴容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收纖系統。
背景技術
對于需要經常移纖的光纖配線裝置中,如果在移纖的過程中不注意光纖之間的位置關系,很容易造成光纖的相互纏繞,隨著移纖次數的不斷增加纏繞現象會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在大容量的光纖配線裝置中,光纖之間的位置關系不容易分辨,且光纖容量大,一旦纏繞,在不拔光纖插頭的情況下很難解開纏繞的光纖,拔光纖插頭又會影響通信業務。同時,光纖纏繞會嚴重影響光纖的光衰,造成光纖永久性損壞。對于自動光纖配線裝置,由于收纖盒的體積一般比較大,且自動配纖裝置一般都安裝在機柜中體積不能太大。就使得這種布線方式的自動配纖裝置很難擴容,因為容量大了之后意味著收纖盒的數量也要增加,從而增加自動配纖裝置的體積不能使其小型化。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光纖容易纏繞,且很難擴容的技術缺陷,從而提供一種收纖系統。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收纖系統,包括:
機架;
多個收纖模組,多個收纖模組平行排列,多個收纖模組設于機架的一側,且與機架固定連接;
出纖模組,包括上部理纖模組和下部理纖模組,上部理纖模組和下部理纖模組轉動連接,上部理纖模組的底部和下部理纖模組的頂部上均設有過線槽,上下相對的過線槽構成第一通孔,出纖模組和收纖模組設于機架的同一側,出纖模組設于機架的中部,且與機架固定連接,多個收纖模組間隔地設于出纖模組的外側。
進一步地,還包括導向模組,導向模組設于出纖模組靠近收纖模組的兩側,導向模組包括導纖桶和固定板,固定板設于導纖桶的兩端且與導纖桶固定連接,固定板與機架相對的兩側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導纖桶的數量與收纖模組的數量相匹配。
進一步地,機架兩側設有多個調節板,收纖模組的兩端與調節板固定連接,通過調節板可調節收纖模組的位置。
進一步地,過線槽和導纖桶的材質包括鋼材質、PTFE材質。
進一步地,出纖模組還包括固定機構,固定機構包括出纖側板、底板和轉軸,下部理纖模組的底部與底板固定連接,下部理纖模組的兩端與出纖側板固定連接,轉軸穿過上部理纖模組,且轉軸的兩端與出纖側板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上部理纖模組包括多個上部理纖構件,下部理纖模組包括多個下部理纖構件,上部理纖構件與下部理纖構件相對排列。
進一步地,上部理纖構件包括上部理纖架和驅動機構,驅動機構設于上部理纖架內部,且與上部理纖架彈性連接,下部理纖構件包括下部理纖架和理纖側板,理纖側板設于下部理纖架的一側,且與下部理纖架固定連接,理纖側板上設有第二通孔,上部理纖構件通過驅動機構與下部理纖構件上的第二通孔卡扣連接。
進一步地,驅動機構包括撥銷、銷軸和彈性部件,上部理纖構件上設有置放槽和第三通孔,置放槽的軸向與第二通孔的軸向相同,彈性部件的一端與置放槽的底部連接,另一端與銷軸的一端固定連接,銷軸上設有固定孔,撥銷穿過第三通孔,且底端插入固定孔與銷軸垂直連接。
進一步地,上部理纖構件和下部理纖構件的兩側均為圓弧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瑞祺皓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瑞祺皓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75998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