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環氧樹脂填料混合均勻性的檢測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739485.0 | 申請日: | 2022-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9490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盈;龐小峰;姚聰偉;周福升;高超;孫帥;李興旺;宋坤宇;趙曉鳳;王增彬;陳祖偉;楊賢;溫愛輝;黃若棟;楊蕓;熊佳明;王國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29/09 | 分類號: | G01N29/09;G01N29/04;G01N29/22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黃華蓮 |
| 地址: | 510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環氧樹脂 填料 混合 均勻 檢測 裝置 方法 | ||
1.一種環氧樹脂填料混合均勻性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攪拌機構、控制系統及一個或多個超聲波組件;所述超聲波組件包括發射探頭以及用于采集同組件內所述發射探頭發出的超聲波信號的接收探頭,所述發射探頭及所述接收探頭均設于所述容器內周壁上,且所述發射探頭與所述接收探頭關于所述容器的中心軸線對稱設置,所述攪拌機構設于所述容器內部,且用于對環氧樹脂填料進行攪拌,所述攪拌機構與所述超聲波組件不在所述容器內的同一水平位置上,所述控制系統分別與所述接收探頭及所述發射探頭通信連接,所述控制系統用于控制所述發射探頭發出超聲波信號,并獲取所述接收探頭采集到的超聲波信號信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氧樹脂填料混合均勻性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頂部具有敞開口,所述攪拌機構包括攪拌葉輪,所述攪拌葉輪從所述敞開口處伸入所述容器內部用于對環氧樹脂填料進行攪拌,所述超聲波組件位于所述攪拌葉輪的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氧樹脂填料混合均勻性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個所述超聲波組件,各所述超聲波組件在所述容器的內周壁上沿周向均勻分布,且各所述超聲波組件內的所述發射探頭發生的超聲波頻率均不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環氧樹脂填料混合均勻性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發熱機構,所述發熱機構設有與所述容器形狀相適配的凹槽,所述容器安裝于所述凹槽內。
5.根據權利要求4中所述的環氧樹脂填料混合均勻性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發熱機構的中心區域。
6.一種環氧樹脂填料混合均勻性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將環氧樹脂填料注入容器內,并對環氧樹脂填料進行加熱;
S2對容器內的環氧樹脂填料進行攪拌,同時通過控制系統控制各發射探頭發出超聲波信號并獲取各接收探頭采集到的超聲波信號信息,所述超聲波信號信息包括縱波聲速和/或超聲波能量;
S3判斷所述縱波聲速和/或所述超聲波能量是否在預置的關系表內,所述關系表中記錄了標準樣的縱波聲速范圍和/或超聲波能量范圍,若所述縱波聲速和/或所述超聲波能量在所述關系表內,則說明該環氧樹脂填料已混合均勻。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環氧樹脂填料混合均勻性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容器內的環氧樹脂填料進行攪拌具體包括:
通過攪拌機構的攪拌葉輪對環氧樹脂填料進行攪拌,所述攪拌葉輪的轉速為50r/min~400r/min。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環氧樹脂填料混合均勻性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過控制系統控制各發射探頭發出超聲波信號并獲取各接收探頭采集到的超聲波信號信息具體包括:
各發射探頭發出的超聲波信號頻率為20MHz~100MH,且各超聲波組件的發射探頭發出的超聲波信號頻率均不相同。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環氧樹脂填料混合均勻性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環氧樹脂填料進行加熱具體包括:
通過發熱機構對容器進行加熱,所述發熱機構的加熱溫度為70℃~150℃。
10.根據權利要求6~7中任一項所述的環氧樹脂填料混合均勻性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采集到的超聲波信號信息中的所述縱波聲速對環氧樹脂填料混合均勻性進行定量判斷,其具體判斷方法如下:
當超聲波在傳播的過程中,由彈性模量E、泊松比σ以及介質密度ρ確定,具體公式如下:
彈性模量E、泊松比σ通常而言受到拉梅常數λ′以及μ的影響,具體公式如下:
將公式(2)(3)代入公式(1)可得介質密度ρ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cL為縱波聲速,λ′以及μ均為拉梅常數;
根據采集到的縱波聲速結合公式(4)獲得介質密度值從而對環氧樹脂填料內的雜質含量進行定量判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73948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