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壓冷凝水壓差回收結構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726476.8 | 申請日: | 2022-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2709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30 |
| 發明(設計)人: | 馬克貝特拉;黃瑋;馮國臣;黎健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佛斯伯智能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2D11/06 | 分類號: | F22D11/06;F22D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盧勁亮;劉文求 |
| 地址: | 528225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壓 冷凝 水壓 回收 結構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冷凝水回收技術領域,本發明公開了高壓冷凝水壓差回收結構及方法,包括:冷凝水輸出管,冷凝水輸出管伸入冷凝水箱內,冷凝水輸出管的下端位于冷凝水箱的下部;蒸汽增壓管,蒸汽增壓管的兩端分別與蒸汽供給裝置以及冷凝水箱連通;進水閥,進水閥設在換熱管上且位于換熱器與冷凝水箱之間;蒸汽壓力輸入閥,蒸汽壓力輸入閥設在蒸汽增壓管上。本公開的高壓冷凝水壓差回收結構借助蒸汽加熱系統中自帶的蒸汽供給裝置并通過蒸汽增壓管對冷凝水箱進行加壓,通過虹吸效應使冷凝水箱內的水流入至冷凝水輸出管內,從而提供動力將冷凝水輸送至不同地方進行回收利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冷凝水回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高壓冷凝水壓差回收結構及方法。
背景技術
運用蒸汽加熱物體時,必定產生冷凝水。對于冷凝水和蒸汽的處理,通常做法是在蒸汽管路末端上加裝疏水閥,通過疏水閥的開啟和關閉,將冷凝水排出。采用疏水閥的方式在排出冷凝水的同時,同樣排出部分蒸汽,且排出的冷凝水溫度較高,可以達到70℃左右。由于高溫的冷凝水使用水泵提升容易損壞水泵,目前高溫的冷凝水均不配備額外的動力,只能靠自重往低處流動,沒有辦法有效進行冷凝水的回收和利用,造成冷凝水和熱量的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本發明提供高壓冷凝水壓差回收結構,包括蒸汽供給裝置、換熱管、換熱器和冷凝水箱;所述換熱管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蒸汽供給裝置和所述冷凝水箱連通,所述換熱器設置在所述蒸汽供給裝置與所述冷凝水箱之間,所述換熱器與所述換熱管進行熱交換;高壓冷凝水壓差回收結構還包括:
冷凝水輸出管,所述冷凝水輸出管伸入所述冷凝水箱內,所述冷凝水輸出管的下端位于所述冷凝水箱的下部;
蒸汽增壓管,所述蒸汽增壓管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蒸汽供給裝置以及冷凝水箱連通;
進水閥,所述進水閥設在所述換熱管上且位于所述換熱器與所述冷凝水箱之間;
蒸汽壓力輸入閥,所述蒸汽壓力輸入閥設在所述蒸汽增壓管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公開的高壓冷凝水壓差回收結構借助蒸汽加熱系統中自帶的蒸汽供給裝置并通過蒸汽增壓管對冷凝水箱進行加壓,通過虹吸效應使冷凝水箱內的水流入至冷凝水輸出管內,從而提供動力將冷凝水輸送至不同地方進行回收利用。
使用時蒸汽供給裝置將蒸汽輸送至換熱器處,蒸汽與換熱器換熱之后冷卻變為冷凝水流至冷凝水箱,進水閥切斷冷凝水箱和換熱器之間的通路,蒸汽壓力輸入閥打開蒸汽增壓管與冷凝水箱之間的通路,蒸汽通過蒸汽增壓管作用至冷凝水箱,冷凝水箱內的冷凝水輸出管的管口位于冷凝水液面之下,冷凝水即以動力輸送的方式通過冷凝水輸出管被輸送至其他的位置。例如輸送至鍋爐重新利用,提高鍋爐工作效率,降低能耗。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一些子方案,高壓冷凝水壓差回收結構還包括蒸汽回用管,所述蒸汽回用管的一端與所述冷凝水箱的上部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換熱管連通,所述蒸汽回用管處設有蒸汽回收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冷凝水輸出管上還設有出水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蒸汽回用管與所述換熱管的連接處還設有第五通斷閥,所述第五通斷閥鄰近所述換熱管設置。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冷凝水箱內還設有第一水位感應器和第二水位感應器,所述第一水位感應器的設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水位感應器。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一些子方案,高壓冷凝水壓差回收結構還包括控制器,所述進水閥、蒸汽壓力輸入閥、蒸汽回收閥、出水閥均為電控閥,所述進水閥、蒸汽壓力輸入閥、蒸汽回收閥、出水閥、第一水位感應器、第二水位感應器均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第二水位感應器的設置高度高于所述冷凝水輸出管的下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佛斯伯智能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廣東佛斯伯智能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72647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