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橋梁排水用線側式應急蓄毒池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721948.0 | 申請日: | 2022-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07512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0 |
| 發明(設計)人: | 朋四海;朱潔;陳斌;盧光毅;郭龍天;唐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19/08 | 分類號: | E01D19/08;E03F5/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義律師事務所 31304 | 代理人: | 劉峰 |
| 地址: | 200120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橋梁 排水 用線側式 應急 蓄毒池 | ||
本發明公開了橋梁排水用線側式應急蓄毒池,包括貯存區和進水區;貯存區和進水區之間設有蓄毒池進水閘門;進水區分通過進水管與橋梁的排水系統連接;貯存區的一側與進水區連接,與進水區連接一側相對的另一側的底部設有集砂槽;進水區設有岔道管,通過岔道管與下游排水系統連接;蓄毒池進水閘門和岔道管閘門的底標高均與進水管的底標高相同,且均由控制中心遠程控制啟閉;控制中心能夠實時查看蓄毒池進水閘門和岔道管閘門的啟閉狀態。本發明能夠對跨越江河大橋橋面可能發生的污染物泄露進行應急貯存處理,防止或減少污染物對水環境的破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染物及沖洗水的貯存技術領域,特別涉及橋梁排水用線側式應急蓄毒池。
背景技術
隨著對水環境質量保護的日益重視及人民環保意識的增強,橋梁雨水徑流直排江河的傳統排水設計理念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
而為實現對水環境敏感水域的環境保護目標,橋梁排水工程設計越來越多的采用對橋面雨水徑流進行全收集并在管道末端設置環保裝置的排水方案。
現有技術中常見的蓄毒池多為線上式,即蓄毒池設置在管道系統的中間,降雨后橋面產生的徑流先進入蓄毒池,再接入現狀排水系統或排入水體。
然而,由于降雨結束后需要將池體放空,以便出現事故時能及時收納有毒廢水,因此線上式蓄毒池往往需要配置較為復雜的自動控制系統,給運行管理帶來較大的麻煩,且每次降雨中蓄毒池均有進水,大大增加了維護檢修的工作量。
因此,如何實現在正常運行狀況下雨水徑流通過管道接入下游管道系統,在發生污染物泄露時將污染物及其沖洗水導入蓄毒池,以降低水體的環境污染風險并減少蓄毒池管理養護的工作量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提供橋梁排水用線側式應急蓄毒池,實現的目的是能夠對跨越江河大橋橋面可能發生的污染物泄露進行應急貯存處理,防止或減少污染物對水環境的破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公開了橋梁排水用線側式應急蓄毒池,包括與橋梁的排水系統連接的池體。
其中,所述池體為地下全封閉式結構,設于所述橋梁上跨起始點處的橋底,包括貯存區和進水區;
所述貯存區和所述進水區之間設有蓄毒池進水閘門,通過所述蓄毒池進水閘門實現連通和隔離;
所述進水區分通過進水管與所述橋梁的排水系統連接,通過所述進水管輸入需要貯存的污水;
所述貯存區的一側與所述進水區連接,與所述進水區連接一側相對的另一側的底部設有集砂槽;
所述進水區設有岔道管,通過所述岔道管與下游排水系統連接;
所述岔道管設有處于常開狀態的岔道管閘門,通過所述岔道管閘門控制所述岔道管的啟閉;
所述蓄毒池進水閘門和所述岔道管閘門的底標高均與所述進水管的底標高相同,且均由控制中心遠程控制啟閉;
所述控制中心能夠實時查看所述蓄毒池進水閘門和所述岔道管閘門的啟閉狀態;
在需要進行應急蓄毒時,所述蓄毒池進水閘門打開,所述岔道管閘門關閉。
優選的,所述集砂槽的底部位于所述貯存區底部下方0.5米至0.8米,但距離地面的深度在6米以上。
優選的,所述集砂槽的橫截面呈梯形,且對應上方開口位置的寬度大于對應底部位置的寬度。
優選的,所述貯存區和所述進水區的頂部均設有檢修人孔;
每一所述檢修人孔均設有檢修蓋板。
更優選的,所述貯存區和所述進水區位于相應的所述下方的側壁均設有爬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72194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