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鍋爐尾氣養護的生物質灰渣免燒磚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709767.6 | 申請日: | 2022-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809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4 |
| 發明(設計)人: | 連久翔;趙開興;房豪杰;馮波;劉廣濤;李志剛;王志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18 | 分類號: | C04B28/18;C04B20/02;C04B40/02;B28B11/24;C04B18/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喬杰;朱麗琴 |
| 地址: | 200040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鍋爐 尾氣 養護 生物 質灰渣免燒磚 制備 方法 | ||
1.一種發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燒磚制備方法包括:
S1,用清水浸泡清洗生物質灰渣;
S2,將生物質灰渣晾干;
S3,對生物質灰渣進行篩分破碎循環處理;
S4,將篩分破碎循環處理后的生物質灰渣與制磚添加料進行混合,并進行干式攪拌,得到干混合料;
S5,對干混合料加水混合再攪拌,得到加濕混合料;
S6,對加濕混合料進行陳化處理;
S7,采用磚型模具將陳化處理后的加濕混合料壓制成免燒磚坯;
S8,利用鍋爐尾氣對免燒磚坯進行高溫養護;
S9,對高溫養護后的免燒磚坯進行自然養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發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鍋爐尾氣對免燒磚坯進行高溫養護,其具體實現方式為,在鍋爐的尾氣排放口處設置鍋爐尾氣養護窯(1),鍋爐尾氣養護窯(1)內部空間用于放置免燒磚坯,鍋爐尾氣養護窯(1)外部設置有進氣口(11),進氣口(11)與鍋爐的尾氣排放口連通,鍋爐尾氣養護窯(1)內部設置有均熱布風噴嘴(12),均熱布風噴嘴(12)與進氣口(11)連通,均熱布風噴嘴(12)朝向鍋爐尾氣養護窯(1)的內部空間,鍋爐尾氣養護窯(1)設置有排氣口(13),當需要對免燒磚坯進行高溫養護時,將免燒磚坯放置在鍋爐尾氣養護窯(1)的內部,由鍋爐尾氣排放口排出的鍋爐尾氣經由鍋爐尾氣養護窯(1)的進氣口(11)和均熱布風噴嘴(12)進入到鍋爐尾氣養護窯(1)的內部空間中,進入鍋爐尾氣養護窯(1)內部的鍋爐尾氣對鍋爐尾氣養護窯(1)內部放置的免燒磚坯進行高溫養護,然后鍋爐尾氣再經由鍋爐尾氣養護窯(1)的排氣口(13)排放到外部大氣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發明,其特征在于:在對免燒磚坯進行高溫養護時,高溫養護的溫度控制在100~150℃的范圍內,濕度控制在65%及以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發明,其特征在于:所述S3還包括:將生物質灰渣篩分成細粒徑生物質灰渣、中粒徑生物質灰渣和粗粒徑生物質灰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發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細粒徑生物質灰渣為0.2~2mm粒徑的生物質灰渣,所述中粒徑生物質灰渣為2~5mm粒徑的生物質灰渣,所述粗粒徑生物質灰渣為5~20mm粒徑的生物質灰渣。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發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磚添加料包括脫硫飛灰、骨料和生石灰。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發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將篩分破碎循環處理后的生物質灰渣與制磚添加料進行混合,為,將篩分破碎循環處理后得到的細粒徑生物質灰渣、中粒徑生物質灰渣和粗粒徑生物質灰渣與脫硫飛灰、骨料和生石灰按照預先設定的制磚料混合比例進行混合。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發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細粒徑生物質灰渣、中粒徑生物質灰渣、粗粒徑生物質灰渣、脫硫飛灰、骨料和生石灰按照(1~9):(17~42):(8~21):(12~37):(8~21):(6~22)的制磚料混合比例來混合。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發明,其特征在于:在對干混合料加水混合時,干混合料與加水按照(96.5~99.7):(0.3~3.5)的混水攪拌比例來混合。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發明,其特征在于:
所述鍋爐為生物質焚燒鍋爐;
在對生物質灰渣進行篩分破碎循環處理過程中,對生物質灰渣進行磁選處理;對于生物質灰渣進行的磁選處理,采用磁板式、駝峰式或皮帶式除鐵器來實施;
對于生物質灰渣進行的篩分處理,采用滾筒篩、星盤篩或直線振動篩來實施;
對于生物質灰渣進行的破碎處理,采用顎式破碎機、圓錐破碎機、輥式磨或球式磨來實施;
對于生物質灰渣和制磚添加料進行的干式攪拌,采用頂入式攪拌機或側入式攪拌機來實施,攪拌機轉速控制在60~100rpm范圍內,攪拌時間控制在3~10min范圍內;
對于干混合料進行的加水混合再攪拌,采用單軸加濕攪拌機或雙軸粉塵加濕攪拌機來實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市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709767.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