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后雨刮自動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709124.1 | 申請日: | 2022-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9543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30 |
| 發明(設計)人: | 馬龍;吳成東;余世運;董希璇;錢嚴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S1/08 | 分類號: | B60S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金海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后雨刮 自動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后雨刮自動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駕駛員將駕駛室內娛樂主機上設置的自動后雨刮軟開關置于打開狀態;步驟S2、所述娛樂主機將自動后雨刮軟開關處于打開狀態的信號發送給車身控制器;步驟S3、所述車身控制器在接收到自動后雨刮軟開關處于打開狀態的信號后,根據設定的判斷規則,決定后雨刮是否進入自動刮刷模式;若判斷規則被滿足,則所述后雨刮進入自動刮刷模式,所述車身控制器根據雨量傳感器采集到的關于外界雨量大小的信號,自動控制后雨刮的刮刷速度;反之,則后雨刷不進入自動刮刷模式。本發明較好地實現了對后雨刮的自動控制,從而能夠有效地減少駕駛員的手動操作,提高駕駛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車輛雨刮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后雨刮自動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雨量傳感器11的工作原理是以擋風玻璃的全反射為基礎,發射二極管14發射的紅外波段的光被收集,并且平行地進入透鏡,通過光學介質與擋風玻璃耦合。在干凈并且干燥的擋風玻璃外側,光被完全的反射,并且通過各個透鏡,幾乎再一次被完全聚焦在接收二極管13上。在雨量傳感器可以測量的范圍內,如果擋風玻璃如前擋風玻璃19的外側上有水滴191,那么部分光束就會因為雨滴的影響而被折射和散射,這樣被接收二極管13吸收的光會減少。雨量傳感器的微控制單元12(簡稱MCU)根據光照量的變化判斷外界雨量的大小,并輸出有關外界雨量大小的雨量信號給車身控制器17(簡稱BCM),車身控制器根據收到的雨量信號對前雨刮電機18進行控制,實現對前雨刮的自動控制。現有技術中雖然有對前雨刮的自動控制,但是通常是駕駛員根據雨量的大小,手動控制后雨刮開關,來實現對后雨刮刮刷快慢的控制。因此,如何實現對后雨刮的自動控制,以減少駕駛員的手動操作,提高駕駛安全性,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后雨刮自動控制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后雨刮自動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駕駛員將駕駛室內娛樂主機上設置的自動后雨刮軟開關置于打開狀態;
步驟S2、所述娛樂主機將自動后雨刮軟開關處于打開狀態的信號發送給車身控制器;
步驟S3、所述車身控制器在接收到自動后雨刮軟開關處于打開狀態的信號后,根據設定的判斷規則,決定后雨刮是否進入自動刮刷模式;若判斷規則被滿足,則后雨刮進入自動刮刷模式,所述車身控制器根據雨量傳感器采集到的關于外界雨量大小的信號,自動控制后雨刮的刮刷速度;反之,則后雨刷不進入自動刮刷模式。
優選地,在步驟S3中,所述設定的判斷規則為:雨量傳感器無故障,且前后擋風玻璃洗滌開關均無效,且前雨刮手動控制開關處在“AUTO”擋,且后雨刮手動控制開關處在“OFF”擋。
優選地,車身控制器根據雨量傳感器采集到的關于外界雨量大小的信號自動控制后雨刮的具體方法為:“0”代表無雨,當雨量傳感器輸出“0”給車身控制器時,車身控制器控制后雨刮不動作;“1”代表小雨,當雨量傳感器輸出“1”給車身控制器時,車身控制器控制后雨刮每隔設定的第一間隔時間刮一次;“2”代表中雨,當雨量傳感器輸出“2”給車身控制器時,車身控制器控制后雨刮每隔設定的第二間隔時間刮一次;“3”代表大雨,當雨量傳感器輸出“3”給車身控制器時,車身控制器控制后雨刮每隔設定的第三間隔時間刮一次;所述第一間隔時間大于所述第二間隔時間,所述第二間隔時間大于所述第三間隔時間。
優選地,所述第一間隔時間為25-35s。
優選地,所述第二間隔時間為13-17s。
優選地,所述第三間隔時間為5-9s。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70912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