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設備指紋識別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708179.0 | 申請日: | 2022-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8300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7 |
| 發明(設計)人: | 吳梟;呂文勇;周智杰;王淵;金秋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新希望金融信息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V40/12 | 分類號: | G06V40/12;G06V10/74;G06V10/764;G06N2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杜楊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設備 指紋識別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 ||
本申請提供一種設備指紋識別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通過采集設備信息,對設備信息進行標簽分類并以相鄰事件的特征的相似度值作為原始特征。再篩選出有效特征,對有效特征的數值分布進行分箱校驗和分箱增益,得到加工后的有效特征,利用加工后的有效特征及標簽分類建立邏輯回歸模型,并進行迭代,直至滿足迭代終止條件時得到有效特征中的識別特征。針對待識別的設備信息,獲得對應的識別特征,并根據邏輯回歸模型得到設備的相異分數,進而判斷設備指紋是否發生變更。本方案,可以提取特征的變化作為原始特征,并且經過有效特征的篩選以及邏輯回歸模型的迭代,可以在復雜生產環境下建立可靠地設備指紋識別方案,從而加強業務場景的風控能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互聯網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設備指紋識別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金融、醫療、電商等各行業的業務中心逐漸由線下轉移至線上,與此同時,寄生于移動互聯網的黑產交易也逐漸興起甚至達到泛濫的地步。黑色產業鏈通過虛假注冊、偽造信息、賬戶盜用等方式對線上業務進行欺詐攻擊,并以此實現詐騙和獲利。
設備指紋技術原指可以用于唯一標識出該設備的設備特征或者獨特的設備標識,在上述場景中擁有完善的設備指紋技術可以實現用戶的唯一性認證,防止黑產通過修改設備參數偽裝成新用戶來實施欺詐,也可以防范用戶賬戶盜用風險。傳統的設備指紋技術一是采用顯性標識符即顯性設備ID進行設備跟蹤(如IMEI、IDFA等),二是采集設備的隱式屬性信息并通過特定的算法生成唯一設備ID來進行識別。隨著各類設備底層安全協議的不斷完善,以及移動生態(各類小程序環境)的不斷發展,用戶的各類顯性設備ID作為用戶私密信息的關鍵部分,通常不再允許被采集和傳遞。與此同時,隨著黑產技術的不斷發展,設備ID存在被篡改的可能,此時過度依賴設備ID 就會影響風控策略的有效性。在此背景下,通過加強設備隱形特征采集,并利用各類分析建模和機器學習方法構建設備指紋,成為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更可行和更可靠的設備指紋識別方案。
然而,設備采集信息存在復雜多樣性問題,并且還存在隨著時間而出現自然變化的特征,如何量化這些特征,并且從多樣化的特征中選擇出對于設備指紋變更識別有益的特征依據,這些問題在目前尚缺乏研究。
并且,在現有技術中,用戶的設備指紋標簽通常處于黑箱狀態,即從業務場景觸發即使采集到了大量的用戶設備信息,也無法準確判定其中哪些發生了真實設備變更,即缺乏有效標簽作為驗證以及建模。在此場景下,如何解決建模冷啟動問題以及有效特征篩選問題尚缺乏研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種設備指紋識別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其能夠實現可靠的設備指紋識別,加強業務場景的風控能力。
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這樣實現: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設備指紋識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用戶在操作設備的事件過程中的多份設備信息,每份設備信息包括多個特征信息;
將采集到的各個設備信息進行標簽分類,并對同一用戶的相鄰事件的對應特征進行相似度計算,將相似度值作為原始特征;
根據建立的分類模型從原始特征中篩選出有效特征,并對有效特征的數值分布進行分箱校驗和分箱增益,得到加工后的有效特征;
利用加工后的有效特征以及標簽分類建立邏輯回歸模型,通過對所述邏輯回歸模型進行迭代,直至滿足迭代終止條件時得到有效特征中的識別特征;
針對待識別的設備信息,獲得所述待識別的設備信息對應的識別特征,并根據滿足迭代終止條件時邏輯回歸模型的系數矩陣計算得到設備的相異分數,根據所述相異分數識別設備指紋是否發生變更,并對設備指紋進行更新。
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數值型特征、類別型特征、向量型特征、序列型特征、時間型特征和速率型特征,不同類型的特征采用不同的相似度計算方式計算相似度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新希望金融信息有限公司,未經成都新希望金融信息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70817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芯片的認證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
- 下一篇:一種用于膠合板的打包包裝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