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采用聚酯多元醇制備聚氨酯樹脂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703524.1 | 申請日: | 2022-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95761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25 |
| 發明(設計)人: | 沈雁賓;孫世文;韓方平;王金廣;徐誠;劉海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州禾欣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G18/76 | 分類號: | C08G18/76;C08G18/66;C08G18/42;C08G18/10;C08G18/32 |
| 代理公司: | 臺州天祺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331 | 代理人: | 王天清 |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臺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采用 聚酯 多元 制備 聚氨酯 樹脂 方法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采用聚酯多元醇制備聚氨酯樹脂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方法:(1)將聚ε?己內酯二元醇和干燥甲苯放入反應釜內,升溫至115~125℃并保溫1~3hr,共沸回流除去反應體系中的水分,減壓蒸餾除去甲苯;降溫至40~50℃并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和四異丙基酞酸酯0.02~0.04g,升溫至70~80℃并反應1~3hr,得到預聚體;(2)將預聚體和擴鏈劑加至反應釜中,氮氣保護下于95~110℃下反應1~3hr,進行真空脫氣,注入模具于100℃/0.65MPa下熱硫化1~3hr,脫模,再后硫化8~12hr;具有提高力學性能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采用聚酯多元醇制備聚氨酯樹脂的方法。
背景技術
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TPU)?不僅具有交聯型聚氨酯的高強度、高耐磨等橡膠特性,而且具備線型高分子材料的熱塑性,可以通過常規工藝加工,其用途十分廣泛。
聚ε-己內酯二元醇,又名聚己內酯(PCL),與高分子材料相容性較好,可作為改性劑提高其他高聚物的性能。
研發出一款聚ε-己內酯二元醇型聚氨酯彈性體具有一定的生產應用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聚酯多元醇制備聚氨酯樹脂的方法,具有提高力學性能的優點。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采用聚酯多元醇制備聚氨酯樹脂的方法,包括以下方法:(1)將聚ε-己內酯二元醇1.00mol和干燥甲苯2~3L放入反應釜內,升溫至115~125℃并保溫1~3hr,共沸回流除去反應體系中的水分,減壓蒸餾除去甲苯;降溫至40~50℃并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1.95~4.05mol和四異丙基酞酸酯0.02~0.04g,升溫至70~80℃并反應1~3hr,得到預聚體;(2)將預聚體和擴鏈劑0.96~3.04mol加至反應釜中,氮氣保護下于95~110℃下反應1~3hr,進行真空脫氣,注入模具于100℃/0.65MPa下熱硫化1~3hr,脫模,再后硫化8~12hr,得到產品;
所述聚ε-己內酯二元醇通過以下方法制備:將ε-己內酯放入反應釜中,加入起始劑和催化劑混合均勻,通入氮氣在165~175℃反應8~12hr,然后降溫至50~56℃并用甲醇洗滌沉淀除去未反應的單體,抽濾取固體干燥;ε-己內酯、起始劑和催化劑的質量比為100:4.5~5.0:0.4~0.6。
進一步的,制備所述聚ε-己內酯二元醇時,所述起始劑選用1,4-丁二醇,所述催化劑選用四異丙基酞酸酯;ε-己內酯、起始劑和催化劑的質量比為100:4.8:0.5。
進一步的,所述擴鏈劑選用1,4-丁二醇。
進一步的,所述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和擴鏈劑的摩爾比為1.98~2.02:1。
進一步的,所述聚ε-己內酯二元醇、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和擴鏈劑的摩爾比為1.00:4.00:2.00。
進一步的,以下方法:(1)將聚ε-己內酯二元醇1.00mol和干燥甲苯2L放入反應釜內,升溫至115~125℃并保溫1~3hr,共沸回流除去反應體系中的水分,減壓蒸餾除去甲苯;降溫至40~50℃并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4.00mol和四異丙基酞酸酯0.03g,升溫至70~80℃并反應1~3hr,得到預聚體;(2)將預聚體、擴鏈劑2.00mol、硼鈣石0.06~0.09g和微晶纖維素0.04~0.05g加至反應釜中,氮氣保護下于95~110℃下反應1~3hr,進行真空脫氣,注入模具于100℃/0.65MPa下熱硫化1~3hr,脫模,再后硫化8~12hr,得到產品。
本發明技術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拉伸強度、彈性模量和斷裂伸長率更佳,具有更好的韌性,提高力學性能。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州禾欣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臺州禾欣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70352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