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學校的空氣源熱泵智慧供熱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702176.6 | 申請日: | 2022-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04624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13 |
| 發明(設計)人: | 吳春玲;付強;朱龍虎;萬學志;田哲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天津分院;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D19/10 | 分類號: | 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東律師事務所 11499 | 代理人: | 孫莉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濱海新區中新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學校 空氣 源熱泵 智慧 供熱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適用于學校的空氣源熱泵智慧供熱系統,通過智能算法判斷出當前時間是否處于節假日或寒假時間,并由此判斷空氣源熱泵是否需要開啟。如需開啟,則采用超前氣候補償的方法,根據當地氣象部門對未來氣溫的預測數據,超前調節空氣源熱泵的供回水溫度,實現節能的同時保證供熱效果。如不需開啟熱泵,則實時監測水溫,當水溫降低至過低警戒溫度時開啟循環水泵,保護供熱管線,防止冰凍爆管;當水溫降低至超低警戒溫度時,同時開啟空氣源熱泵及循環水泵,保護供熱管線及設備。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智慧供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學校的空氣源熱泵智慧供熱系統。
背景技術
許多學校將傳統的燃煤、燃氣鍋爐供熱改為空氣源熱泵等更加低碳環保的新型熱源,這類型的熱源具備獨立供熱功能,不依賴于城市一次管網輸送熱量,但因獨立供熱,需實時調節系統運行參數,包括空氣源熱泵機組運行溫度、狀態等,需要獨立的運行人員進行運維,而校園類項目受寒暑假及節假日影響,供熱時間不連續,導致運行人員需長期駐場控制熱泵啟閉,增加了運行成本,當不需供熱時,空氣源熱泵處于關機狀態,循環水泵也應停止運行以降低電耗。但當氣溫驟降,室外水管中水因處于靜止狀態極易造成水管凍裂、設備損壞等現象,無法實現節能降耗,保證供熱系統穩定運行的目的。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背景技術所提出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種適用于學校的空氣源熱泵智慧供熱系統。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適用于學校的空氣源熱泵智慧供熱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統的實施流程:
S1:首先通過智能算法判斷出當前時間是否處于節假日或寒假時間,并將其作為空氣熱源泵機組開啟的依據,其次通過對接當地氣象部門數據,獲得預測室外溫度數據;
S2:在系統中輸入當年寒假時間并開啟假期模式及假日模式后,系統將通過算法智能判斷當前時間是否為學生上學時間,通過算法智能判斷控制空氣熱源泵機組開啟,在預測教室室外溫度已知時,可進行熱負荷預測;
S3:當教室室內溫度保持設定值時,熱負荷取決于教室室外溫度的大小在氣候補償器的各調節時段內,室外溫度的波動對熱負荷的大小造成影響不大,此時,依據各時段室外溫度量化值對熱負荷按穩態傳熱進行計算,是滿足精度要求的,負荷計算公式為:
Q=Qs(tn-tw)/(tn-twj)
Qs=qAA
S4:對回水溫度氣候補償模式進行設定,即溫差與熱負荷之間具備線性關聯。通過熱負荷計算在系統中輸入不同室外溫度下對應不同的回水溫度。
進一步限定,所述公式中Q為采暖實際熱負荷,Qs為采暖設計熱負荷,qA為采暖設計熱指標,A為建筑面積,tn為室內設計溫度℃,tw為采暖室外溫度℃,twj為采暖室外設計溫度℃。
一種基于權利要求1~2任意一項所述的智能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熱源泵機組的輸出端通過管道連接有循環泵,所述循環泵通過管道連接有軟化水箱,所述軟化水箱的輸出端安裝有補水泵,所述軟化水箱與補水泵之間安裝有溫度傳感器,所述補水泵通過管道與循環泵相連接,所述循環泵的輸出端通過管道連接有分水器,所述分水器的輸出端連接有若干加熱組,若干所述加熱組均勻的布置在教室內,若干所述加熱組的輸出端連接有集水器,所述集水器的輸出端通過管道與空氣熱源泵機組的輸入端相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通過對空氣源熱泵開啟時間、供回水溫度、防凍保護等功能的控制,實現了校園類空氣源熱泵供熱項目的無人值守運行,極大的降低了項目運行成本,消除了運行中的隱患。能夠在節能降碳的同時保證供熱安全。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天津分院;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天津分院;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70217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