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低壓差線性穩壓器過沖抑制電路及其驅動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702113.0 | 申請日: | 2022-06-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29166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迪;文楨;諶東東;王純;王帥磊;陳柯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F1/56 | 分類號: | G05F1/56 |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萬艷艷 |
| 地址: | 710071***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低壓 線性 穩壓器 抑制 電路 及其 驅動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低壓差線性穩壓器過沖抑制電路及其驅動方法,涉及模擬集成電路技術領域,包括:過沖檢測電容,與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輸出端電連接,用于檢測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輸出端的過沖電壓;過沖電壓處理電路,與過沖檢測電容電連接,用于將過沖電壓轉化成對應的使能信號;過沖反饋調節電路,與過沖處理電路電連接;過沖反饋調節電路包括第一信號端和輸出端,過沖反饋調節電路的第一信號端與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功率管的柵極電連接;過沖反饋調節電路響應所述使能信號,用于調節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功率管的柵極電壓,以及用于穩定過沖反饋調節電路的輸出端的電壓。本申請能夠有效穩定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輸出端的輸出電壓。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模擬集成電路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低壓差線性穩壓器過沖抑制電路及其驅動方法。
背景技術
在現代集成電路中,低壓差線性穩壓器廣泛應用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電源管理模塊中;作為電子產品中電源的基本組成單元,低壓差線性穩壓器以工作電壓低、輸出噪聲低、體積小,被廣泛地應用到便攜式電子產品中。隨著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低壓差線性穩壓器以其更低的功耗,更好的瞬態響應,更高的集成度備受關注。
相關技術中,現有的低壓差線性穩壓器在動態操作過程中,即負載變化過程中,由于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輸出端的電容較小,當負載發生切換時由于功率管的柵電容較大,功率管的柵電壓調節時間會比較長,使得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輸出端出現過沖電壓,尤其對于低功耗無片外電容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環路帶寬與充放電電流過小,大信號與小信號的響應性能較差,低壓差線性穩壓器輸出電壓需長時間才能恢復穩定,長時間的過沖電壓將會損壞后方接收電壓的電路系統。
因此,亟需改善低壓差線性穩壓器在動態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過沖電壓,保護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電路系統。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低壓差線性穩壓器過沖抑制電路及其驅動方法。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低壓差線性穩壓器過沖抑制電路,包括:
過沖檢測電容,與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輸出端電連接,用于檢測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輸出端的過沖電壓;
過沖電壓處理電路,與過沖檢測電容電連接,用于將過沖電壓轉化成對應的使能信號;
過沖反饋調節電路,與過沖處理電路電連接;過沖反饋調節電路包括第一信號端和輸出端,過沖反饋調節電路的第一信號端與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功率管的柵極電連接;過沖反饋調節電路響應所述使能信號,用于調節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功率管的柵極電壓,以及用于穩定過沖反饋調節電路的輸出端的電壓。
第二方面,本申請還提供一種低壓差線性穩壓器過沖抑制電路的驅動方法,該驅動方法用于驅動本申請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過沖抑制電路,低壓差線性穩壓器包括:
過沖檢測電容,與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輸出端電連接,用于檢測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輸出端的過沖電壓;
過沖電壓處理電路,與過沖檢測電容電連接,用于將過沖電壓轉化成對應的使能信號;
過沖反饋調節電路,與過沖處理電路電連接;過沖反饋調節電路包括第一信號端和輸出端,過沖反饋調節電路的第一信號端與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功率管的柵極電連接;過沖反饋調節電路響應使能信號,用于調節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功率管的柵極電壓,以及用于穩定過沖反饋調節電路的輸出端的電壓;
該驅動方法包括:
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負載電流減小,過沖抑制電路工作,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輸出端的輸出電壓增大,過沖檢測電容檢測到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輸出端的輸出電壓的變化,通過過沖電壓處理電路的處理,降低過沖反饋調節電路的輸出端的電壓;同時,拉高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功率管的柵極電壓,使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的功率管截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未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70211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