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主動脈夾層識別模型的構建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683631.2 | 申請日: | 2022-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050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7 |
| 發明(設計)人: | 羅競超;羅哲;屠國偉;高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5/0205 | 分類號: | A61B5/0205;G06K9/62;G06N3/08;A61B5/145 |
| 代理公司: | 上海點威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326 | 代理人: | 胡志強 |
| 地址: | 20003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主動脈 夾層 識別 模型 構建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主動脈夾層識別模型的構建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涉及主動脈夾層識別技術領域,包括將訓練對象的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與標準脈搏血氧波形進行比對,得到波形差異比對結果;基于訓練對象的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分別確定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的振幅和血流到達時間;基于訓練對象的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得到四肢相互之間的關聯因素;將訓練對象的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進行時域轉換,得到周期特征描述指數;基于波形差異比對結果、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的振幅、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的血流到達時間、四肢相互之間的關聯因素和周期特征描述指數構建主動脈夾層識別模型。本申請能夠提供一種無創傷而快速的主動脈夾層識別模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互聯網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主動脈夾層識別模型的構建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急性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升高,因急性胸痛就診患者也逐年遞增。對急性胸痛的患者,我們常常需要對其病因進行鑒別,判斷到底是冠脈疾病還是其他疾病。非冠脈疾病引起的胸痛中最為危重的是主動脈夾層,雖然相比冠心病發病率較低,但卻極其兇險。這些患者隨時有夾層破裂的風險,一旦破裂就難以挽救,故病死率極高,而及時的外科治療是挽救病人的關鍵。主動脈夾層的確診主要依賴CT血管造影,這項檢查是有創傷的,且時間和金錢成本較高,故難以對每個胸痛的患者都進行該檢查。此外,如果患者最終排除夾層,那么行CT血管造影又會損耗處理其他病因的時間。因此,需要一種無創傷而快速的主動脈夾層識別工具。
因此,提出一種主動脈夾層識別模型的構建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
發明內容
本說明書提供一種主動脈夾層識別模型的構建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能夠提供一種無創傷而快速的主動脈夾層識別模型。
本說明書提供一種主動脈夾層識別模型的構建方法,包括:
獲取訓練對象的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
將所述訓練對象的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與標準脈搏血氧波形進行比對,得到波形差異比對結果;
基于所述訓練對象的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分別確定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的振幅和血流到達時間;
基于所述訓練對象的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得到四肢相互之間的關聯因素;
將所述訓練對象的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進行時域轉換,得到周期特征描述指數;
基于所述波形差異比對結果、所述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的振幅、所述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的血流到達時間、所述四個部位相互之間的關聯因素和所述周期特征描述指數構建主動脈夾層識別模型。
可選的,所述獲取訓練對象的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之前,包括:
獲取患者的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及其主動脈夾層識別結果;
判斷所述患者的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及其主動脈夾層識別結果的獲取渠道是否滿足預設渠道;
當所述患者的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及其主動脈夾層識別結果的獲取渠道滿足預設渠道時,將滿足所述預設渠道的所述患者的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及其主動脈夾層識別結果作為目標研究對象;
基于預設比例對所述目標研究對象進行劃分,得到訓練對象、驗證對象。
可選的,所述將所述訓練對象的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與標準脈搏血氧波形進行比對,得到波形差異比對結果,包括:
對所述訓練對象的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的舒張期波形進行高階多項式擬合,得到擬合優度;
判斷所述擬合優度是否滿足預設優度;
當所述擬合優度滿足所述預設優度時,基于所述訓練對象的四肢肢端脈搏血氧波形得到波形差異比對結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未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68363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