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高抗刮啞光清漆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210675475.5 | 申請日: | 2022-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0950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7 |
| 發(fā)明(設計)人: | 韓振躍;劉中堂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安捷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D175/04 | 分類號: | C09D175/04;C09D191/06;C09D7/65;C09D7/47;C08G18/42;C08G18/62;C08G18/4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徐凱凱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抗刮啞光 清漆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fā)明公開的一種高抗刮啞光清漆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所述高抗刮啞光清漆包括甲組份和乙組份,按質量份數(shù)計,甲組份包括:聚酯樹脂20?30份、抗刮羥基丙烯酸樹脂20?30份、聚碳酸酯樹脂10?15份、反應型流平劑0.5?1.0份、抗刮蠟粉1.0?2.0份、納米助劑2?3份、防沉劑3?5份、消光粉5?8份、第一溶劑10?15份;乙組份包括:吸水劑0.3?0.5份、固化劑50?60、第二溶劑40?50份。本發(fā)明按該質量份數(shù)制備的高抗刮啞光清漆,通過添加抗刮羥基丙烯酸樹脂和抗刮蠟粉,同時結合反應型流平劑銅固化劑反應使得漆膜表面滑爽,保證了漆膜的光澤度低于2度時,具備高抗刮性能,并且具有很好的耐水性和自修性,重涂性優(yōu)等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涂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抗刮啞光清漆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成為了經(jīng)濟發(fā)展以及人民出行的必要交通工具,因此,近些年的汽車工業(yè)也在迅速地崛起。
但為了提升汽車的使用壽命和美觀效果,涂料是汽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不但可以起到防腐、防刮的作用,還可以賦予汽車美觀的作用。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擁有私家車的群體增大,轎車在汽車中的占有比例越來越高,同時汽車涂料的性能要求也隨著用戶的需求不斷地向高檔次的方向發(fā)展。
目前,現(xiàn)有技術中汽車內飾用的啞光清漆在光澤度低于2度時,啞光粉含量較高,且由于啞光粉是浮于表面,光澤越啞,其啞光清漆抗刮性越差。
因此,現(xiàn)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fā)展。
發(fā)明內容
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抗刮啞光清漆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旨在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啞光清漆在光澤度低于2度時,其抗刮性能較差,無法滿足用戶需求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高抗刮啞光清漆,包括甲組份和乙組份,按質量份數(shù)計,所述甲組份包括:聚酯樹脂20-30份、抗刮羥基丙烯酸樹脂20-30份、聚碳酸酯樹脂10-15份、反應型流平劑0.5-1.0份、抗刮蠟粉1.0-2.0份、納米助劑2-3份、防沉劑3-5份、消光粉5-8份、第一溶劑10-15份;
所述乙組份包括:吸水劑0.3-0.5份、固化劑50-60、第二溶劑40-50份。
所述的高抗刮啞光清漆,其中,按質量份數(shù)計,所述甲組份包括:聚酯樹脂25份、抗刮羥基丙烯酸樹脂25份、聚碳酸酯樹脂12份、反應型流平劑0.7份、抗刮蠟粉1.5份、納米助劑3份、防沉劑3份、消光粉5份、第一溶劑13份;
所述乙組份包括:吸水劑0.4份、固化劑55、第二溶劑50份。
所述的高抗刮啞光清漆,其中,所述第一溶劑和所述第二溶劑均為酯類溶劑。
所述的高抗刮啞光清漆,其中,所述第一溶劑和第二溶劑獨立地選自醋酸丁酯或PMA。
所述的高抗刮啞光清漆,其中,所述消光粉為氣相二氧化硅;所述吸水劑為BF-5。
所述的高抗刮啞光清漆,其中,所述固化劑選自多異氰酸酯、HDI三聚體固化劑、HDI縮二脲固化劑中的一種。
一種高抗刮啞光清漆的制備方法,包括步驟:
將聚酯樹脂、抗刮羥基丙烯酸樹脂、聚碳酸酯樹脂、第一溶劑以第一轉速進行混合分散,得到第一混合物;
將消光粉加入所述第一混合物中,繼續(xù)以第一轉速進行分散至細度小于15μ;
然后繼續(xù)加入反應型流平劑、抗刮蠟粉、納米助劑、防沉劑,進行分散后制得甲組分;
將第二溶劑、吸水劑以第二轉速進行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安捷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廣東安捷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67547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