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MRO的過覆蓋小區識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675441.6 | 申請日: | 2022-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752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婕;王華民;趙橋;李志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虹信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24/08 | 分類號: | H04W24/08;H04W24/10 |
| 代理公司: | 武漢東喻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張英 |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藏龍***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mro 覆蓋 小區 識別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基于MRO的過覆蓋小區識別方法,屬于通信技術領域,包括步驟:獲取主服務小區和對應的多個鄰區的MRO采樣數據;獲取當前主服務小區的重疊覆蓋度,若重疊覆蓋度大于預設的重疊覆蓋度閾值,則當前主服務小區對應的鄰區為影響鄰區;將非第一圈鄰區的影響鄰區作為過覆蓋鄰區;若過覆蓋鄰區的數量大于過覆蓋鄰區閾值,則當前的主服務小區為過覆蓋小區。本發明通過周期性測量的海量MRO數據能真實反映用戶終端的實際網絡情況,根據MRO進行小區的過覆蓋分析,大大提高了分析的準確性;不僅僅單方面考慮小區的覆蓋距離,而是結合了主服務小區與鄰區的重疊覆蓋度,提高了過覆蓋分析的準確性;與傳統路測掃頻技術相比,節約了人力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MRO的過覆蓋小區識別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城市高度發展,新型高密度小區不斷出現,為了避免移動通信的無線電信號在傳播中受到阻擋而衰減,采取了增加基站的方法,加強信號覆蓋,以保證用戶在移動時能及時切換到合適的相鄰小區以避免通信中斷,但是通過這種方法會導致小區過度覆蓋重疊,過覆蓋會對用戶的體驗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包括:(1)過覆蓋容易產生孤島效應、頻率干擾等,容易導致用戶設備難以在不同基站之間進行切換,容易由于切換不及時導致掉話、TCH頻繁切換等現象;(2)過覆蓋會導致吸收額外的話務,容易導致重疊區域內的小區信道擁塞,影響用戶的通信、通話效率。
傳統的過覆蓋分析技術需要通過人工手持專業設備通過路測或掃頻的方法,以待測小區作為主服務小區進行信號采樣,分析采樣點特性,從專業設備獲取通信數據,從而判斷采樣點是否為過覆蓋,這種方法以此能夠測試的采樣點數量有限,而且通過人工對多個基站覆蓋的區域需要進行分別測試,效率低下,且難以覆蓋較大面積的區域,容易導致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
因此,現有的過覆蓋分析技術難以高效、準確、快速的確定過覆蓋小區。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MRO的過覆蓋小區識別方法,通過海量5GMRO采樣數據,快速分析全網過覆蓋小區,既節約了人力成本,又提高了分析效率。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基于MRO的過覆蓋小區識別方法,包括步驟:
S1分別獲取任一主服務小區和對應的多個鄰區的MRO采樣數據;
S2基于所述MRO采樣數據,獲取當前主服務小區的重疊覆蓋度,若重疊覆蓋度大于預設的重疊覆蓋度閾值,則當前主服務小區對應的鄰區為影響鄰區,輸出所述主服務小區的影響鄰區個數;
S3判斷每個影響鄰區是否為所述主服務小區的第一圈鄰區,非第一圈鄰區的影響鄰區為過覆蓋鄰區,輸出所述過覆蓋鄰區的數量;
S4若當前主服務小區的過覆蓋鄰區的數量大于預設的過覆蓋鄰區閾值,則當前的主服務小區為過覆蓋小區。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基于MRO的過覆蓋小區識別方法,對所述MRO采樣數據進行解析,包括步驟:
獲取現網工作參數,所述現網工作參數包括小區名稱、eNodeBID、基站類型、基站位置信息、CI、基站信號頻點、基站天線方向角、基站天線掛高以及基站天線發射功率;
獲取主服務小區的RSRP,弱覆蓋采樣點、主服務小區的鄰區關系、鄰區采樣點的RSRP以及重疊覆蓋區域的RSRP。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基于MRO的過覆蓋小區識別方法,步驟S2中,獲取多個鄰區與當前主服務小區的重疊覆蓋度,具體包括:
S201基于所述MRO采樣數據,獲取鄰區在所述MRO采樣數據中出現的采樣點,獲取各個采樣點的第一RSRP值;
S202基于鄰區的MR數據,獲取鄰區的總采樣點數量,獲取與步驟S201中相同的重疊采樣點以及對應的數量,獲取各個重疊采樣點的第二RSRP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虹信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武漢虹信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67544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