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提高污泥的穩定性的污泥消化池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660420.7 | 申請日: | 2022-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8066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4 |
| 發明(設計)人: | 梁世鑫;劉洪宇;劉長瑞;趙峰;張玉良;孫明興;章傳剛;孫宗遜;王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能伊春熱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00 | 分類號: | C02F1/00;C02F11/04;C02F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吳美蓉 |
| 地址: | 15300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污泥 穩定性 消化 | ||
本發明涉及污泥消化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提高污泥的穩定性的污泥消化池,包括污泥消化池、驅動機構、攪拌機構和供氧機構;驅動機構一方面為攪拌機構和供氧機構提供動力,另一方面將藥劑儲放到空腔內,可以降低藥劑揮發,同時還使得藥劑受離心力作用噴發與污水混合充分;攪拌機構上的兩只非對稱螺旋自轉將污水向上提升,轉臂慢速公轉運動,使螺旋外的污水,不同程度進入轉桿,使轉桿內的葉輪轉動攪拌污水不斷更新擴散,被提到上部的兩股污水再向中心凹陷匯合,形成一股向下的污水流,補充了底部的空缺,從而形成對流循環的三重混合效果,鼓風機將空氣通過管道通風孔與污水混合,使藥劑與污水發生反應效果更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泥消化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提高污泥的穩定性的污泥消化池。
背景技術
國內外治理有機廢水處理中的活性污泥法工藝,幾乎全部基于生物的“厭氧、缺氧、好氧”生長代謝理論而實現的,即污水中的有機物、氮、磷等污染物,在生物池內不同環境下,通過微生物的生長代謝作用下得以去除,實現凈化水體的目的。
但是在污水處理中存在一個問題,污水流過曝氣池的過程中,和微生物相接觸,微生物氧化降解其中的有機物,從中汲取營養和能量,進行增殖和新陳代謝,一段時間后,水流攜帶微生物由曝氣池進入污水消化池,在重力作用下,微生物與水分離,澄清的水流出,污水得到了凈化處理,但是經過處理后的污水中的污泥量過多且不穩定。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水流攜帶微生物由曝氣池進入污水消化池,在重力作用下,微生物與水分離,澄清的水流出,污水得到凈化處理,但是經過處理后的污水中的污泥量過多且不穩定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提高污泥的穩定性的污泥消化池。
一種可提高污泥的穩定性的污泥消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消化池,所述污泥消化池內安裝有的第一轉軸以及第二轉軸,所述驅動機構固定安裝在第一轉軸上,所述攪拌機構安裝在污泥消化池內,且攪拌機構與第二轉軸固定連接,所述供氧機構安裝在污泥消化池的頂端。
具體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轉輪、葉片、藥劑、單向孔和滑塊:所述葉片固定安裝在轉輪外壁,所述葉片上開設有單向孔,且葉片、轉輪內開設有空腔,葉片空腔內設有滑塊并延伸至轉輪空腔內,所述葉片空腔內儲放有藥劑。
具體的,所述攪拌機構包括轉桿、螺旋片、葉輪:所述轉桿上安裝有螺旋片,所述轉桿內開設有空腔,空腔內安裝有葉輪。
具體的,所述供氧機構包括鼓風機、管道、通風孔、擋板:所述鼓風機左右兩側開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出風口固定連接有管道并延伸至污泥消化池內,延伸至污泥消化池的管道內部設置有擋板,所述管道的底部開設有多個通風孔。
具體的,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上設有第一皮帶,所述第一轉軸與鼓風機上設有第二皮帶。
具體的,所述葉片設置有多片,均布固定在轉輪上,所述葉片空腔位置的外壁轉動連接有箱蓋。
具體的,所述轉桿上開設有多個通孔,所述葉輪在空腔內轉動連接。
具體的,所述通風孔的右側安裝有擋板,所述管道通過支撐板固定在污泥消化池上。
具體的,所述轉桿的內壁開設有螺紋,所述葉輪的兩頂端固定連接有螺紋桿,葉輪連接的螺紋桿與轉桿內壁設置的螺紋轉動連接。
具體的,所述螺旋片的曲面頂端上固定連接有攪拌板,攪拌板的設置使污水攪拌更均勻。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所述的一種一種可提高污泥的穩定性的污泥消化池,驅動機構一方面為供養機構和攪拌機構帶來動力,另一方面將藥劑儲放到空腔腔內可以降低藥劑揮發,同時還使得葉片在轉動時受離心力使藥劑通過單向孔噴發與污水混合更充分,轉輪與轉軸轉動摩擦產生熱量使空腔內的空氣熱脹,推動滑塊擠壓藥劑使藥劑噴發速度更快,使污泥量大量減少和提高污泥的穩定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能伊春熱電有限公司,未經華能伊春熱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66042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